千年灌区高邮 文旅相融齐奔流
“环以万顷湖,粘天四无壁。”宋代诗人秦少游曾这样描写他的故乡——高邮,一个历史文化底蕴丰厚、自然风景独特秀美的水乡古城。近年来,高邮市积极把“历史文化名城”效应转化为旅游吸引力,创新旅游发展模式,走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共融共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以水乡为底色,以文化为点睛,绘就了一幅全域旅游的生动画卷。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高邮抢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国家战略机遇,不断放大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效应,努力把文化和旅游产业培育成为高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要增长极,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
2021年,高邮规上文化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35.49亿元,同比增长31.8%。2021年获批第四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入选首批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和首批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运河·盂城驿历史文化街区创成首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非遗进运河·盂城驿历史文化街区”入选首批“江苏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试点项目,高邮市文化艺术中心、汪曾祺书房入选2021年度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汪曾祺纪念馆、盂城驿景区、侵华日军向新四军投降处旧址3个景点入选江苏“运河百景”标志性运河文旅产品。
为做大做强文旅集团,高邮打造了一批极具特色的旅游新业态:推出湖上花海,在景区植入非遗工作室等新型公共服务平台;驿心温泉·水乐园等文旅康养精品陆续推出,康福医养综合体、颐乐康养综合体两家综合型康养机构建成投运。
“好事成双 邮你更好”
多措并举提振文旅市场
在全域旅游品牌打造上,高邮市以具有地标意义的高邮双黄蛋为由,抓住中国人“成双”喜好,借用高邮名人秦少游“两情久长”的愿景,植入“既文化又文明,必好事成双”的理念,提炼出“好事成双在高邮”旅游IP,打造“好事成双,邮(You)你更好”的旅游品牌。同时,经过对城市文化的提炼,高邮市又提出了“诗秦画驿,一邮倾心”的城市口号,“诗秦画驿”为城市文化印记,“一邮倾心”为城市主客共享理念。
近年来,高邮市不遗余力地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活动。举办第四届湖上花海旅游节暨美丽高邮全国摄影大赛、“诗秦画驿 一邮倾心”旅游推介会等活动,同时承办“水韵江苏 自驾畅游”活动启动暨“惠享卡”上线发布仪式,并通过“建行生活”App发放200万元政府消费券,其中文旅景点类消费券50万元,70多家文旅企业参与其中,享受立减、折扣等优惠。
同时,高邮市不断为创新文化和旅游消费引流。创新推广方式渠道,打造宣传新矩阵,开展湖上花海“云赏花”活动,高邮文旅官方抖音发布“云上游花海”系列短视频,首发“三月份的高邮花海”24小时内登上15.1万在看的扬州同城榜第一名,持续活跃本地消费市场。
千年灌区 奔流不息
世界级“金名片”花落高邮
2021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这张闪亮的世界级“金名片”花落高邮,实现了江苏零的突破,也是大运河沿线屈指可数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高邮灌区申遗成功,根植于高邮悠久灿烂的农耕灌溉文化。历史上,高邮灌区为高邮农业发展、粮食增产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有一批历史悠久、继续发挥灌溉作用的水工遗存,具有悠久的历史价值和丰富的文化价值。
高邮市结合文旅融合,用全域旅游理念打造大运河文化带上独具特色的水工文化园。结合水工教育,打造集水情教育、培训交流、学术研究等于一体的水情教育中心全国水情教育基地。结合信息化现代化智能化,努力建设全国现代化样板灌区。
千里运河文脉悠悠,千年灌区奔流不息。里运河—高邮灌区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这是高邮水利事业发展的重大成果,也是带动高邮全域旅游的重要契机,更是高标准、高水平、高品位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让这一“流动的文化”更加熠熠生辉的历史机遇。高邮人也将乘势而上、主动作为,把“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这个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产业融合 创新发展
谱写文旅事业新篇章
高邮市文广旅局局长戴小斌介绍,下一步,高邮市将大力实施“文旅融合发展提质增效”工程,把“资源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推出更多的“文化+”“旅游+”“文旅+”精品项目,奋力谱写现代化运河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新篇章。
打造高邮文化旅游产业特色品牌。放大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效应,把线路串起来、景区融起来,以消费链打造景观链、服务链,进一步扩大“好事成双 邮你更好”知名度和美誉度。
培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业态。推动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红色旅游持续发展,让文化与旅游特色产品紧密结合。在乡镇(园区)重大项目建设考核中增加文旅项目占比,构建齐抓共管的文旅产业发展格局。
推进文化旅游全链条融合发展。规划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高邮邮运世遗5A级景区、高邮湖·清水潭省级旅游度假区,持续优化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进一步繁荣文化旅游消费市场。以大运河文旅产业轴为主线,建设文化创意园、数字文化产业园、设计产业园和研学文化培育园,打造城市文旅功能区、菱塘民族风情区、界首古镇旅游区、水乡风情体验区和生态农业观光区,努力把文旅产业培育成为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要增长极。
(文化产业周刊记者 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