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艺术-🔥威尼斯0008Ⅴ设计-🔥威尼斯0008Ⅴ(南艺设计)的前身,可以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上海美术专科-🔥威尼斯0008Ⅴ设置的工艺图案科,百年历史,学脉清晰。由陈之佛、张道一、罗尗子、吴山、保彬、冯健亲、奚传绩、吕文强等名师、名家奠定的设计教育理念与学术研究基础,是南艺设计之根本。全国艺术院校的知名学者、设计学学科带头人大多与南艺有缘。“南艺特色、国内一流、世界同步”12字简明扼要概括了南艺设计-🔥威尼斯0008Ⅴ的发展目标,朝着这个方向无数师生在追求设计的发展与创新道路上,乐此不疲。今年,南京艺术-🔥威尼斯0008Ⅴ即将迎来110周年校庆,设计-🔥威尼斯0008Ⅴ通过“日常+”毕业设计大展,为母校献礼,为青春喝彩!
甲骨文广场
美术馆周边
闳约深美,设计刻进骨子里
校史系列《刘海粟:梦遇但丁与德拉克洛瓦》 壁画
作者:向欢 [本科]
指导老师:邬烈炎 | 张彬彬 | 曹斌华
设计说明:刘海粟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1912年参与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南京艺术-🔥威尼斯0008Ⅴ首任校长。画面拆分、重构了德拉克洛瓦的绘画作品《但丁与维吉尔共渡冥河》,使横跨两个时代的浪漫主义大师刘海粟、德拉克洛瓦与画中人物在卢浮宫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与以往自由、开放的碎片化主题不同,今年设计-🔥威尼斯0008Ⅴ以“110周年校庆、红色校史、艺术与科学、文学之都、和平城市、艺术乡建、环南艺、城市更新、数字非遗”9个单元,汇集成“日常+”毕设主题。
设计-🔥威尼斯0008Ⅴ院长蒋杰教授用三大版块归纳这些单元,“为南艺而设计,为南京而设计,为中国而设计。我们按主题跨专业来展现过去、当下与未来。”对于“日常+”,南京艺术-🔥威尼斯0008Ⅴ实验艺术中心主任邬烈炎教授这么解释,“以往是叫‘实验+’,实验久了自然就变成了日常。从另一个角度说,基本每一门课程结束我们都会举办展览,学生平时的作业也会经常参加比赛并获得荣誉。我们不会为了特定的节点而创作,把毕设当作日常,在常态下保持着高要求的水准,这已是一种习惯。”
六大专业四百余件作品,呈现师生对新日常的微观理解,对个人、群体、社会的总体思辨。这已不再是毕业展的概念,而是以完整的设计展形式进行策展与呈现,运用线上线下联展较为简练的方式述说成果。
不息变动,交叉跨界更自然
“历史传承与改革创新同步,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融汇,现代设计与手工艺术并重,教学实践与服务社会结合”是设计-🔥威尼斯0008Ⅴ的办学特色,各方位、多渠道的融合创新更是大势所趋。这次的毕设作品在这些方面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其中“艺术与科学”是设计-🔥威尼斯0008Ⅴ、实验艺术中心联合中国科技大学共同参与的单元,借助毕设的流程与模式,创作上做出一系列的探索,把合作推向了新的维度。实验艺术中心邬烈炎主任选取几件成果向我们作了介绍,《数学之美》运用多媒体技术,选择数学史上10个公式,用数字媒体的方式进行动态的、形象的演示。《粒子显形》是选用物理学中的基本粒子作为原型,把它做成参数化的立体造型,将原先不可知的东西表达了出来。《显微》系列则是通过显微切片设计,利用生物学的抽象图形做出一系列的文创产品。这些作品的完成,是不同学科之间的碰撞,也是不同领域间的创新融合。
《粒子显形》
作者:郑旭楚/缪孝杭/吴凡 [研究生] | 顾盈/刘诗雨/申瑶李阳[本科]
指导老师:朱轶灵 | 邬烈炎 | 姬益波
设计说明:此次“‘粒子显形’艺术与科技工作坊”以理论物理学中62个基本粒子为原型,进行艺术化的创新表达,通过建模渲染并使用3D打印实体模型与盘扣式脚手架所构建的空间装置相结合。希望用这样的艺术表现方式体现出微观的基本粒子在宏观空间中的可视化。
《数字之美》
作者:(数字媒体)丁新宸、房祥龙、戈嘉宸、李雅、赖燕萍、倪梓轩、施嘉雯、邬芊起[本科] | (公共艺术)陈奕帆/向欢/计淑琰 [本科] | (公共艺术)杨婧易/李何健[研究生]
指导老师:卢毅 | 邬烈炎 | 朱轶灵
设计说明:系列作品聚焦于艺术与科学融合,以“最美公式”为题,通过数字媒体艺术、装置艺术、互动艺术等形式综合表达数学科学的原理、规律、现象等,寻找科学的理性与艺术的感性间的交融点,尝试以设计语言寻找数学抽象与艺术抽象的交汇处。作品以设计-🔥威尼斯0008Ⅴ车间外集装箱及周边环境为预定展示空间,借助于数字媒体技术营造可观看、可体验、可交互的复合型展示,结合丰富的声光电形式在白天与晚间营造不同的观看体验。
因为毕设主题的体量较大,有些选题涉及不同的学科知识,这反倒促成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方位合作模式。以“艺术乡建”单元为例,蒋杰院长列举浦口区响堂村的案例作了解释,由于乡建主题不单是建筑与平面,还包含了策划的概念,因此艺术设计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师生均加入到这个主题创作中来,渐渐地不同学科师生之间产生了主动和被动的合作,这样的状态和结果便达到了当初设定该单元的初衷。
此外,教学上的融合发展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设计-🔥威尼斯0008Ⅴ副院长周庆教授说:“设计专业在整个艺术学科中是受社会影响最大,也是汇聚社会发展多方面改革成果的学科,通过设计专业的毕业展览,最能够看出社会的进步。多年以来,设计-🔥威尼斯0008Ⅴ一直倡导实践性教学,经过多方面努力,所有的课程越来越走向综合。到了毕设阶段,不同专业的教师自行组合,学生也会根据自身的喜好和愿望选择教师与主题。这样的方式创作出的作品就会自然而然地呈现多元的状态。”
《古漆桥逸游记——一封来自古宁驿站的邀请函》
作者:孙涵文 陆雅羲 高云珂 [本科]
指导老师:汤子馨
设计说明:在此次南京市高淳区漆桥村的改造中,小组以剧本的叙事线索作为设计依据,剧幕贯穿整个游览路线,并结合相应的功能节点。故事中,久居城市的作家小T意外获得一封前往漆桥古村落的邀请函,开启别开生面的游历。“入梦”、“行梦”、“闲梦”、“出梦”四幕,情节推进中也表达小组对于乡村改造的愿景。
“疫”起面对,双线变革“新”日常
过去的两年,疫情已然成为“新常态”,设计-🔥威尼斯0008Ⅴ在教学方式上不断尝试新的突破,以积极的态度克服困难。通过备课内容的重新设计,调整对学生的要求、作业的安排等,经过三个学期的磨合目前已经基本稳定新的日常教学状态。此外,设计-🔥威尼斯0008Ⅴ推广好几轮微课大赛,“一流课程”的评选内容必须包括视频讲授部分,该举措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线上教学的普及。
令蒋杰院长感到欣慰的是,在疫情下今年的毕业设计间接促成了数字化呈现的手段,很多学生为了完成效果图反倒主动学习了平时不太愿意接触的高难度软件,用更多新的技能表达思路,展现审美的状态。数字化手法是大势所趋,学生们在这两三年内迅速地掌握了这种表达方式,尽管这可能不是专业本体最直观的表达。
《繁花·簇结》
作者:查钰珂 [本科]
指导老师:吴映月 | 蒋妍侠(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设计说明:金陵绳结是南京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自古以来被人们寄予吉祥含义,在传承文化的同时表达人们的生活情感。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态传承的倡导。本作品从绳结文化的历史、结式、寓意、配色出发,基于数字化辅助连缀进行绳结创新壁饰设计实践,与金陵绳结代表性非遗传承人蒋妍侠老师合作,融入当代流行元素,为传统非遗现代创新、活态传承寻找到一条新的思路。
“今年陶艺专业的作品挺让我吃惊。原以为受到疫情影响,考虑安全因素窑的使用会受到限制,但没想到毕设上展出好几件高质量的作品,令我印象深刻。这和学生平时提前动手准备,对材料以及各方面性能掌握较好有关,一旦有条件恢复车间使用,不错的效果就会立马呈现。设计-🔥威尼斯0008Ⅴ的车间里,各种各样的材料堆积,使用的痕迹非常明显,工具设备的使用也很高效。由此看来线上教学并没有影响学生线下实践的积极性,反倒让他们更主动学习,化不寻常为日常。”副院长周庆说道。
《时间的器物》
作者:兰祥启 [研究生]
指导老师:陆斌
设计说明:《时间的器物》是一组材料实验的器皿类作品。在创作选材上,选用饱受岁月风霜的朽木,代表着各种时间的沉淀,经受了许多内因外的叠加,从生命的开始到结束直至下一阶段的升华过程。
《TABOO》
作者:王东航 [本科]
指导老师:陆斌 | 祁吉
设计说明:“禁忌”椅子的造型由一块经优化的人类女性盆骨造型椅面与三根带有分支结构的椅腿构成。座椅结构进行了拓扑优化,通过荷载、支撑、进化率、体积分数等参数的设置,消除了冗余部件。同时,相较于传统桌椅,这款椅子对材料的结构组成和抗拉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探索了这种结构的极限。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又一个如约而至的520,再一次不期而遇的别样展览。正如邬烈炎主任在对毕业生寄语中所说:“这届同学特别不容易,经过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克服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完美的、比任何一年不差的,甚至出现更多新作品的毕业设计展圆满完成,这是特别值得祝贺的!我想正是有了这样一次特殊的经历,特殊的磨炼,今后才会更有信心与能力迎接更大的挑战!”
文化产业周刊记者 杨爽
毕设作品案例
《金陵十二时——“元宇宙”社区十五分钟生活圈更新设计》
作者:滕冬月 阮雨辰 刘钟慧
指导老师:刘谯
设计说明(300字左右):选取南京老城南部分片区作为研究改造对象,对片区进行整体保护、有机更新,以城市漫游与生活体验相结合的新方式,加以“元宇宙”的新概念,打造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线上线下相呼应的新型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为游客与居民带来全新的体验,成为展现老南京城最具文化韵味的、既能使游人感受文化内涵,又能使居民生活舒适的元宇宙文化区域。
《空间·记忆》
作者:王千濛 [本科]
指导老师:庄纾
设计说明:《空间·记忆》是一个将现在的北京西路校区的空间特点,以及人对空间的感受作为纪念对象的记忆空间。空间的构建方式则是对空间记忆和信息茧房两个概念的结合。我对北京西路校区内地形的高低差进行研究,运用谷歌地图对校内地形图进行提取放大,并在作品中加入了可供攀爬的楼梯。在材料上,我对“信息茧房”这一概念的特征进行分析归纳,利用铁丝网、玻璃、镜子等材质的特性,来实现了这一概念的空间化。
《文学之都——南京·文学·意象》
作者:庄诗睿 [本科]
指导老师:陈皓
设计说明: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南京自六朝文化至今,已有1800年的文学传统,文脉绵延是这座城市独有的伟大气质。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将其丰富多样的历史点缀在无数文学作品中,“文学地图”板块运用系统组织性图表与地图相结合,连接作品、人物、地点,将这些信息立足于南京历史文化城市风貌中,展现一个别样的“文都南京”。此次毕业设计旨在通过信息可视化设计分析和展现与南京有关的文学因素,进一步探讨南京成为文学之都的原因,以对南京深远历史文化及文学底蕴进行传播和宣传。
(本文图片素材来源:nu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