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
江苏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为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增强市场主体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江苏近日印发《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
增强市场主体经营能力
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是市场主体在新发展阶段积极应对挑战与机遇的主动选择,更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为增强市场主体内外贸一体化经营能力,《措施》明确引导支持企业提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品牌营销、渠道网络等能力,打造一批内外贸一体化示范企业。鼓励有条件的大型商贸、物流企业“走出去”,优化国际营销体系。支持国家和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推进国家级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和省级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区)建设,为企业内外贸融合发展搭建平台。建设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打造“苏地优品”等一批区域品牌和产业集群品牌。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措施》明确,要加快内外贸融合创新发展。具体来看,推动内外贸数字化转型,开展智慧商圈、商店示范创建和省级数字商务企业培育,促进线上线下融合、产销衔接、供需匹配。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支持跨境电商产业园、海外仓等载体平台发展,做大做强本土跨境电商平台,优化寄递和外汇管理服务,更好对接国内国际市场。探索创新市场采购贸易“江苏模式”,引导帮助更多中小微企业国内国际市场协同互促。支持南京、苏州开展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积极推动资金结算、技术、人员流动便利化。发挥综合保税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作用,提升综合保税区企业参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竞争能力。支持企业应用自主创新产品、技术、装备建设智能制造示范车间、示范工厂,增强企业柔性生产和市场需求适配能力。
助推商品市场优化升级
通过试点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和模式,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有助于实现国内循环、国外循环的良性互动。
《措施》中提出,支持无锡、苏州开展商品市场优化升级专项行动试点,充分发挥商品市场在商贸流通中的枢纽作用,推动更多市场主体拓展外贸业务。推进昆山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稳步扩大进口规模,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利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等境内国际性展会拓展内外贸销售渠道,推进“江苏优品·畅行全球”“江苏优品·数贸全球”等系列贸易促进活动,打造“买全球、卖全球”开放平台,引导外贸企业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突出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夜间经济、首店经济、商文旅体融合等元素,打造“苏新消费”四季系列主题购物节。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推动南京、苏州、徐州、无锡在有条件的城区开展先行创建试点,增加国际优质消费品供给。推进省级步行街改造提升,发挥步行街联盟作用,提高品牌集聚度、消费便利度、市场繁荣度。支持外贸企业自建线上内销平台,利用网络销售、直播带货、微商、社群拼团等促进线上销售。鼓励外贸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在商圈、综合体、步行街、社区等开设内销产品直营店和门店。鼓励商贸流通企业与拥有自主品牌的外贸企业建立长期直采供货关系,支持设立专柜、专区,集中销售外贸产品。
强化金融机构信贷支持
受疫情影响,部分外贸企业面临着生产经营受阻、物流运输不畅等问题,存在经营压力。对此,《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产品内销和外销兼具的制造业企业、出口型中小微企业、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专业内外贸企业、电商平台等市场主体。扩大“苏贸贷”惠企数量和放贷规模。鼓励金融机构整合内外贸金融服务的制度、标准、平台,依托中征应收账款登记平台、跨境金融服务平台等,发展供应链金融、贸易金融,优化对内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充分发挥国内贸易险对扩大内需、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积极作用,对内外贸一体化经营企业加强出口信用保险和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协同支持。
促进全省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也离不开人才保障。《措施》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通过省“双创计划”、各级各类赛训活动培引内外贸中高端人才。加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推广“外语+职业技能”等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内外贸一体化组织开展培训,扩大培训覆盖面,壮大电子商务、数字经济、市场营销、法律法务等人才队伍。培育海外仓相关专业人才,大力引进和培养物流、仓储、运营等综合型人才。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人才培养合作,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记者 尹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