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义士旧藏甲骨研究
□ 赵启斌
1951年,由于偶然的原因,南京博物院接收了加拿大传教士明义士旧藏甲骨2000余片,这一批甲骨为明义士著录于《殷墟卜辞》中的精品,在甲骨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后著名学者、书法家胡小石先生收藏的约200片亦陆续入藏,加上其他收藏家的捐赠和原有收藏,总数3000余片。在收藏甲骨文的公私机构中,南京博物院有着重要的地位。下面简要介绍一下与南京博物院甲骨收藏有重要关系的明义士其人其事。
加拿大传教士明义士像
南京博物院所藏明义士原藏甲骨共计2390片,为明义士所著《殷墟卜辞》的实物,是他收藏甲骨的精华部分,其中有不少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是明义士在回国前寄存在加拿大大使馆没有来得及带走的东西。1951年2月,杨宪益先生取得加拿大大使馆前代办穰穄德先生的同意转交南京博物院收藏。杨宪益先生在给南京博物院的信中说:
“这批甲骨是前几天加拿大外侨穰穄德交给我的,他并且说他要离开南京了,他在整理前大使馆私人物品时,发现了这个箱子,内有甲骨文,是以前的朋友留下的。我就请他让我来处理。现在送到贵院,请妥善处理。”
从南京博物院入藏的这一批甲骨,使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明义士当时在中国的活动。1914年,明义士驻安阳传教,他常常骑一匹老白马,往来洹水河畔,考察殷墟甲骨,时时收购。在早期甲骨文的收藏上,确实是够惊人的了,没有哪一个收藏家达到他的数量,而藏品之精,在甲骨收藏者中,亦属翘楚。他在《殷墟卜辞·自序》中写道:
“甲寅始春,作者乘其羸马,徘徊于河南彰德迤北之洹水南岸……(为首童子)复冒然问曰:‘君好骨耶?’余曰:‘然,视情形如何耳。’彼曰:‘余能视君以龙骨,其上且有字焉。’余聆是语,告以甚感兴趣。余等遂行,环绕河曲,经一荒凉沙野,抵一小窟,窟在西向斜坡上,坡间满被骨屑,一片白色,此即殷朝武乙故都,殷墟是也……嗣后多日,辄跨其羸老白马,潜行出外,践此古城遗迹。”
这揭开了他在安阳收藏甲骨的序幕。
卜人隶定 原形对照表
19世纪末期,加拿大长老会在安阳进行传教活动,传教士携带在国内募集的救灾款施赈、传教,建立教堂,创建医院、开辟-🔥威尼斯0008Ⅴ。明义士1910年来河南安阳传教。在早年,甲骨文私人挖掘的风气很盛。他在安阳传教因而获得了很好的收藏优势。1914年又发现殷墟甲骨文,开始收购甲骨文,直至1917年购得为数不菲的甲骨文。1924—1926年在安阳小屯村的三次(1924年的第五次、1925年的第六次和1926年的第八次)挖掘所获得的许多甲骨,大多归明义士所藏(董作宾等《甲骨年表》第17-19页),明义士购藏了村中出土的很多甲骨。他收藏的甲骨,就目前见于《南明》《安明》的康丁、武乙、文丁卜辞占了大多数。在购买甲骨时,由于要辨别真伪,明义士时时细心研究,不久便成为鉴定真伪的好手和研究甲骨文的专家,1932—1936年受聘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考古学教授,讲授“甲骨研究”“人类学与考古学”。 所著《甲骨文讲义》(1933)由于身临其境,对甲骨文的出土、流传情况的记载“最为准确、详赡和具有权威性”。1937年,美国学者白瑞华教授在整理方法敛遗稿准备出版时,还曾请他对稿件作必要的鉴定,亦可见他在鉴定甲骨文方面的水平和海外专家对他的信任。明义士也许是能分辨甲骨文真伪的最早的鉴定家之一。
按照一些统计资料,明义士收藏的甲骨大约有20000片,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则近50000片(一说到1926年,他购买收藏的甲骨已经达35000余片),如果是这样,他确实是收藏甲骨数量最多的外国人士,几占已经发现甲骨的三分之一。这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据他说,他所收藏的相当一部分在安阳时遭遇匪兵,损失很多,但还存有不少。明义士曾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仓皇回国,他将所收甲骨文分批运往加拿大,现存于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维多利亚艺术博物馆,其中安大略博物馆即藏有6000多片甲骨文,均为精美的甲骨藏品。明义士归国后,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任教授,后又转军部就职。由于战争紧迫,他曾经将10000余片甲骨文埋在齐鲁大学(今山东大学)的校舍内,1952年被发现时,已经受潮腐烂,令人惋惜(现存山东博物馆)。明义士在回国前将他所收藏的甲骨精品(即回国前存在齐鲁大学的这部分甲骨)拓印四份,作为研究的资料,一份自存,一份赠商承祚、一份赠容庚、一份先存曾毅公处,后索回赠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博物院藏有3000余片甲骨文,即是明义士所收藏甲骨。临行前,他又遴选一部分寄存加拿大大使馆,即转归南京博物院的这一部分。
明义士在所收藏的甲骨文中挑选出2369片甲骨精品,1917年编著成《殷墟卜辞》一书,在上海出版,这是欧美学者出版的第一部甲骨著录书,同时又撰写了不少的论文。明义士发表的论文及专著有:《殷墟卜辞》《殷墟卜辞后编》《甲骨研究初编》《甲骨文讲义》《商代之文化》《中国商代之卜骨》《表校新旧版〈殷虚书契前编〉并记所得之新资料》《柏根氏旧藏甲骨文字》《中国早期之上帝观》《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等。《殷墟卜辞》提供的资料比较可靠,成为甲骨学的珍贵史料。当然他的研究,在甲骨学也有自身的意义,如“王”字字型在早期的不同变化,就是他首先发现的,他认为王字三种字型是依次演变而来的,不是一次定型的,这一方法,对于甲骨文字的考释很有价值。他在《表校新旧版〈殷虚书契前编〉并记所得之新材料》一文,又考释出“阳甲”为介于南庚和盘庚之间的先王,这与郭沫若在《卜辞通纂》以及《古代铭刻汇考》所论相符合,并提供了新的论据。
根据对商代文化的研究,明义士也提出了中国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他认为:“历史上不只是外部世界对中国产生冲击,更多的则是中国给世界带来的震动。因为地处天下之中,中国有多条通道与外界相通,并对世界产生着影响。这样的通道至少有五条。”他在分析了中国文化的特异性后,指出:每隔二三百年,中国文化都会掀起对外传播的强烈的冲击波,由之促使亚洲人越过白令海峡,最早到达了美洲大陆……这些发现和研究,无疑得力于明义士对于甲骨文所倾注的大量心力,他在甲骨学史上确实是不应被遗忘的学者和收藏家。
孟广慧、杨福村、李鹤年藏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