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春晚,魔术大师刘谦再次登台,给亿万观众带来了又一次视觉盛宴,魔术艺术的无穷魅力为许多人倾倒和折服。
刘谦在龙年春晚的魔术表演分为两个部分。
前一部分可以说是热身、暖场、烘托,刘谦手中的扑克牌在反复的颠三倒四之后,在四十秒之内变成了黑红棉方四条龙的长顺,颇让人惊叹。更让人惊奇的是,纸牌上的数字竟与现场马表完全吻合,准确地反映出表演的时刻:24年2月9号9点13分38秒67,这番操作让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真切地感受到了魔术艺术的无限神奇。
后一部分则是这次魔术的重点。刘谦让台上、台下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拿出任意四张扑克牌,混乱后对折,撕成八张卡片,按各人的姓名字数,拿三张插进卡片中间,再按来自南方北方以及男生、女生,分别拿起N张,插入卡片的中间,然后将最上面一张藏在屁股底下。最后按见证奇迹的时刻和好运留下来、烦恼丢出去的路数,反复遴选和丢弃,最终压在屁股下面的那张卡片与自己手里剩下的卡片完全重叠,实现魔术表演的圆满收官和完美呈现。
谁是这场魔术表演的大赢家?答曰非刘谦莫属。刘谦的卓越表演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他对这场魔术的驾驭和演绎堪称精美绝伦,联系他已经六次在央视春晚的魔术表演,可以说,他无愧于魔术大师的称号。而助演的央视主持人尼格买提无意当中出现差错,如同小学生犯下错误被老师发现一样,紧张、害怕、试图躲让等的窘迫神态,恰恰增添了这场魔术表演的喜剧效果。至于扑克牌的生产厂家,当然也都会喜出望外。演出大厅的台上台下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参与游戏者不计其数,损坏的扑克牌同样不计其数。
春节期间的网络上,人们在走亲访友大拜年的同时,对这场魔术表演仍然意犹未尽。有不少人对这场魔术表演的步骤进行揭秘,指出它的操作步骤和底层逻辑,来自一个约瑟夫数学之环;也有不少人在探究小尼表演失误的成因;还有不少人在为撒贝宁救场的机智、果敢、迅速而感佩。总之,一场因刘谦魔术演出引发的热效应亦已形成。
这一切说明了什么?我以为,这一场魔术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可以用完美和空前来形容。然而,静心思考,刘谦的这次魔术演出给人们带来的启迪也是多方面的。
尽管目前还没有恰切的统计数字来说明到底有多少人参与了这个节目。根据了解,我的亲朋好友中当晚参与了这项活动的就有许多,他们自豪地说,自己亦步亦趋最后都获得了成功。放大一点看,剔除单纯观赏表演之外,台上、台下,电视机前,包括各类媒体传播渠道,跟随着刘谦手中的扑克牌,同步比划的听众、观众难计其数。一场魔术表演出现如此空前的盛况,不是已经说明问题了么。
从文艺发展的历史观察,大凡能够得到读者好评的作品,总是抒发了普通人的情感;大凡能够得到观众首肯的表演,总是能为大家喜闻乐见,因而它们能够引发广泛的共情和共鸣。但是,其间读者和观众的参与和互动程度,似乎值得引起关注。
我们经常说,文艺创作一定要接地气,一定要为普通大众所认同和接受;我们也经常说,当文艺作品、旅游产品让观众参与了、互动了,才会产生应有的价值和效应;我们甚至认为,当今时代的特点决定了所有文化活动只有增加读者、观众的体验、沉浸,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一切都是被大量实践证明的真实存在,应该是文艺发展值得追求的方向。
留意近年来社会关注的文艺现象、文艺作品和文艺明星,就会发现其中存在一个与读者观众有机互动的规律性。譬如脱口秀涌现的那些新人,譬如德云社相声尤其是小岳岳等演员的暴红,台上台下、幕前幕后的良性互动乃是成功之道。此番刘谦的魔术作品及其表演,也正因做到了这一点,获得成功就带有其必然性。
一年一度的中华民族春节是炎黄子孙最为重要的节日,辞旧迎新的除夕大联欢更是亿万人民的纵情狂欢时刻。春节联欢晚会的本质是喜庆和欢乐,告别寒冬、拥抱春天的欢腾只有通过互联、互动才能完美体现,唯有真实的互联、互动,联欢晚会的特质才能得以实现。
诚然,不仅是春晚,包括各类文化艺术活动,都应当高举人民性的旗帜,坚持把人民的主体地位贯穿于文艺创作的始终。必须强调,文艺是属于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文艺的使命担当,决定了文艺不能是少数人孤芳自赏的工具,不应当是少数人自拉自唱的方式,它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最大限度的吸纳、包容,不断滋养人民的审美价值观,持续充盈人们的精神生活。
回到文章的主题上来。春节联欢晚会的联和欢,只有大互动和大参与才能充分展现,龙年春晚刘谦的魔术已经生动地回答了这一问题。而文艺创作与读者观众互动和参与这样的命题,理论和实践研究探索的空间十分巨大,我们的理论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应当以龙年春晚刘谦魔术为借鉴,强化研讨创新,努力催生更多优秀文艺作品,鼓舞亿万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激情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