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0008Ⅴ(vip认证)-百度百科

别采新样入毫端——论长锋羊毫用笔与书法审美意象的确立
2024-02-16 09:49: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赵启斌  
1
听新闻

  在长期的书法创作中,我对长锋羊毫用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选择出适合自己使用的毛笔极为不易,是否使笔能与心手相应,这是书法创作中最为核心的大问题,毛笔是否适心应手甚至决定一幅书法艺术作品的生死存亡。我在调整自己的创作思路和选择用笔时,也逐渐摸索出一些经验。经过不断的选择和实验,逐步走向了长锋用笔的道路,喜欢用长锋羊毫进行创作,从出锋六、七厘米、七、八厘米到十几厘米,直至出锋二十厘米、三十厘米、四十厘米以上的特制毛笔都用过,适合自己创作感觉和书写习惯的的毛笔对于促进书法创作的顺利完成确实颇为重要。本文就长锋羊毫用笔对书法创作的有关问题略作阐述。

  长锋羊毫运用有悠久的历史,大约在北宋末期、南宋初年,长锋用笔就已经形成共识,开始进入了使用的盛期,长锋用笔的时代悄然来临。北宋末期蔡京写字喜欢用长锋羊毫,“鲁公不独喜毛颖,亦多用长须主薄,故诸葛氏遂有鲁公羊毫样”。宋高宗赵构《翰墨志》说前人作草,“笔悉用长毫,以利其纵舍之便”,已经对前人用长锋的现象进行留意和总结。姜夔在《续书谱》中又说,“笔欲锋长劲而圆,长则含墨,可以取运动。劲则刚而有力,圆则妍美”,对于长锋用笔产生的效果给予肯定。明清时期,长锋羊毫进一步获得了推广,尤其乾隆嘉庆年间,颇为盛行。二、三百年来,长锋羊毫用笔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所以梁同书也记载下长锋用笔的情形,“笔要软,软则遒,笔头要长,长则灵”(《频罗庵论书》),对于这一时期的长锋羊毫用笔现象给予充分肯定。明清时期长锋羊毫用笔这一现象的形成和出现,除了宣纸的广泛使用、科举制度对书写的要求之外,金石学的兴起、碑学出现也起到了相当的促进作用。使用长锋羊毫进行书写,多以长锋进行书法创作也成为明清时期书法创作的一个基本现象。明清以来,也出现了不少以长锋羊毫创作而获得艺术成就的书法名家。可以说,宋元以来书法观念的变化、宣纸的广泛运用、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金石学、碑学的不断兴起,为长锋羊毫的用笔提供了广阔的社会文化土壤、外在客观环境以及物质材料的重大支持,也才有长锋羊毫的用武之地。

  长锋羊毫笔毛柔顺,濡墨快,含墨量大,笔锋出水慢,熟练掌握其性能,可以充分表现出圆劲道婉的笔姿和枯湿浓淡的墨韵。用它在生宣上作行草书,无论对于空间布局和提高线条的质量,都有很大的优势。写出高质量的线条,是选择书写工具、书法用笔的关键,长锋羊毫的运用在这一方面确实具有先天的优势。长锋羊毫柔软力弱,如果没有精湛的笔墨功底,也很难驾轻就熟地把握其书写性能,在书写时因而有时并不能尽如人意。正是这样,也才有可能会有出人意外的笔墨效果的出现,蔡邕所谓“笔软而奇怪生”也是指的这一状况,锋软而长,往往于经意不经意间而“奇怪生焉”,写出出人意料的书法作品。在充分发挥羊毫软笔长锋的性能上,林散之先生最具有代表性。他说:

  有位书法家说,他不喜欢用羊毫,更不喜欢用长毫。他真是外行话,不知古人已说过,欲想写硬字,必用软毫(笔软,而奇怪生焉(蔡邕《九势》),唯软毫才能写硬字。可惜他不懂这个道理。

  力量凝蓄于温润之中,比如京剧净角,扯起嗓子拼命喊,声嘶力竭,无美可言,谁还爱听?

  看不出用力,力涵其中,方能回味。

  论用笔之道,笪重光专论此事,软毫才能写硬字,见笪重光《书筌》。

  含蓄、深沉、坚实、健拔、硬挺、温润、流畅、清润、老辣、苍浑的笔力之美要靠软毫长锋的精湛运用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对于林散之擅长用羊毫长锋作书,充分表现出笔墨的丰富变化与美感。他的女婿李秋水总结说:

  散老惯(用)长锋羊毫,蘸水,后掭墨,力运笔端,墨注纸上,水墨交融,渗化洇散,有意想不到的情趣。锋长则弹性强,含墨量多,他以娴熟的手法,提按转折,涩进疾阻,似欹反正,将倒复起,曲处见直,圆中寓方,浓纤长短适度,燥润枯湿合宜,但觉一片化机,满纸精彩。

  林散之依托长锋羊毫,充分运用水、墨、力在纸面上的综合运用,将笔墨的丰富性变化、线条深邃的审美内涵极为自如地在纸上表现出来。林散之不愧为长锋羊毫用笔而获得重大艺术成就的一代典范。可以说,明清以来,长锋羊毫用笔在行草书创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创造出了一系列的书法审美范畴和笔墨风格特征,在明清和近现代书法史上留下了亮丽的一笔。

  我个人书法创作用长锋羊毫有着相当的教训,也取得了一些用笔的经验。书法创作如果没有适合自己性格和书写习惯的毛笔运用,是很难写出具有鲜明个性特色和精神气质的书法作品。书法是一个讲究笔墨、精微入妙的行当,哪里能随便就能登堂入室、直入殿堂的可能呢。中国书法特有的线性基因成为中国文化的灵魂和生命所在,可以充分表现出生命的律动与宇宙万物的意象,有着宇宙、人生的哲理,没有也不可能粗枝大叶、不费任何气力一刹那就能超凡入圣,进入大成的境界。因而必须讲究纸张绫绢的选择,讲究毛笔书写性能的发挥,讲究书写技法的取舍,讲究书写技术的不断提高。

  由于时代的不同,书体不同,书学材质的变化,笔法也应随之而变,这都在书写的材质上具体体现出来。书法的整体审美意象的生成、章法布局的完成、线条的美感呈现和高质高量都要依靠能心手相应的毛笔的使用来完成。我选择长锋羊毫运用也经历了一个认识观念变化和提高的过程,没有对长锋羊毫的直觉感受和认识,也不可能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向对它的使用上来。我认为长锋羊毫用笔的特点和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兹分别介绍如下:

  相对于一般毛笔而言,长锋羊毫用笔可以带来更加丰富的书法审美意象,为书法审美意象的确立提供了诸多新的要素。由于长锋羊毫本身的性能所致,需要书法家以更加精湛的驾驭能力来驾驭长锋羊毫进行书写,从而为书法作品确立出了不一样的审美意象。书法家们一再欣赏的“软笔写硬字”,即是运用长锋羊毫书写的结果,长锋羊毫能写出硬字是书法造诣精深的标志。长锋羊毫用笔多以笔力、气势见长,其所创造出来的丰富的书法审美境界,或刚健浑穆,或壮阔沉郁,或雄霸奇崛,或浪漫老辣,或典雅虚淡、或清润灵明、或秀嫩清新,这都是长锋羊毫使用所能创造出来的审美意象,极大地拓展出了书法的艺术审美空间和审美表现范畴,确实足以独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同时,苏轼的“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程邃的“润含春雨,干裂秋风”对比强烈的审美意象也都可以在焦、枯、浓、淡、湿、干、虚、粗、细不一的羊毫长锋笔墨中呈现出来,或苍嫩、或雄秀、或疾涩、或疾徐、或快慢、或曲直、或浓纤、或燥润等种种具有强烈对比色彩的审美境象随之出现,使书法的抽象感、节奏感、韵律感、音乐感大为加强、大为丰富。长锋羊毫的运用可以大幅度提升书法审美空间的表现能力,使书法家能有更加宽阔的创作空间致力于书法艺术境界的创构。

  长锋羊毫的运用使书法章法布局出现更加丰富的变化成为可能,为书法空间布局带来了更为丰富的、多层次的、更加立体性的表现样式。长锋羊毫的运用对章法布局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不仅可以充分展开空间的安排,外拓的空间进一步加大,同时也能收得住,更加内敛凝缩,这样章法空间的变化无疑更加丰富、强烈,使书法作品在章法和结构这一层态上出现更加丰富的表现内容,书法空间不因过于直白、单一而使书法的空间视觉冲力减弱。可以说,长锋羊毫的运用可以增加空间布局和章法安排的切入角度和方式,使书法家能有更加自由的发挥,为书法的空间布局、造型以及节奏、韵律上带来更加丰富的表达效果。

  长锋羊毫用笔使笔墨线条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变化,为书法艺术带来不一样的笔墨审美效果。由于长锋羊毫丰富的表现能力为书法线条的造型和写意功能的发挥都带来了新的可能。长锋羊毫用笔充分发挥出指力、腕力、臂力和全身之力,这就使线条所具有的更加丰富、深邃、微妙的笔墨效果的出现成为可能,使书法家的个性、学识、阅历和精神情感在笔下得到更加自如的表现。长锋羊毫可以通过散锋、乱锋、中锋、侧锋千变万化的运用,通过“积墨、宿墨、焦墨、破墨、浓墨、淡墨、渴墨”的把握,创造出具有很高质量的笔墨线条,使笔墨线条具有厚度、深度,笔墨风格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面貌,或斑驳陆离、或老辣苍雄、或清雅秀丽、或明净妍美,不一而足。笔墨线条所具有的丰富美感和精神质量都能依托长锋羊毫呈现出来,于疾徐、快慢、曲直、长短、肥瘦、粗细、欹正、方圆、浓纤、燥润、枯湿不一的笔墨线条中见骨、力、血、肉之美。长锋羊毫用笔使笔墨线条的表现力进一步增强,这是长锋羊毫用笔在书法创作中产生的最为重要的功效,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

  我也同一些老师和朋友谈论过长锋羊毫运用的一些感悟,谈到锋尖、锋身、锋肚的运用所带来的不同的表现效果。当然,很多笔法上的感悟和经验取得,不仅仅在书法实践中获得,更有日常生活和对自然景物观察所获得的感受在其中,长锋羊毫笔法同其他笔法一样,都要在创作实践和日常生活中不断感受、领悟、概括、提炼,才能形成有效的笔墨技法在书法创作中发挥作用。如从刷锅时锅铲刮锅铁的感受领悟长锋羊毫运笔硬碰硬的技法表现效果,也可以从雕刻刀在木桌面上划过的痕迹和用力中来体悟长锋羊毫运笔软碰硬的技法表现效果,也可以在抹桌子、鸡毛毯子扫灰的感觉中理解长锋羊毫虚淡用力的技法表现效果,在推磨等各种农活、手工活中领悟长锋羊毫的用笔技巧,等等,等等。至于长锋羊毫乱锋、侧锋、八面出锋笔法的运用,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把握、领会和体悟,从中理解用笔的原理和精神。“积墨、宿墨、焦墨、破墨、浓墨、淡墨、渴墨”等各种墨法的运用,也为长锋羊毫用笔带来更加丰富的变化和多重审美意象的出现。长锋羊毫用笔在书法笔墨线条上具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内容,这是书法创作中不容忽视的最为关键的组成成分,值得引起高度的重视。当然,长锋羊毫用笔比较适用于大幅书法的创作,则不再深入阐述了,作为一个专题,以后有机会再做出进一步的阐述。

  以上介绍了我以长锋羊毫用笔进行书法创作的一些经验与习惯,认为书法用笔、书写用具的选择有法而无定法,一切笔墨技法的选择、书法创作用笔的经验和观念都是在长期创作过程中逐渐概括、积累而形成的直观感性认识,并没有统一、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可遵循,古今中外,概莫例外。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对艺术的认识和突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要解决和反映的艺术问题,石涛上人所谓“笔墨当随时代”,是指绘画创作所言,用之于书法创作也非常妥帖。我的长锋羊毫用笔也仅仅是一种经验和自己创作时不自觉形成的一种书写习惯。由于被朋友们一再询问取法的对象和缘由,其中确实也有一些亟待澄清的问题,故将自己平时的一些想法和认识写出来,供朋友们参考。不足、谬误之处,亦请同道和书法爱好者们加以批评指正。

  (图为本文作者赵启斌)

标签:羊毫;长锋羊毫;书法
责编:管云林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