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0008Ⅴ(vip认证)-百度百科

【风展红旗向未来征文选登】弘扬淮海战役革命精神
2024-01-19 11:36: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胡明 李小曼  
1
听新闻

  淮海战役是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区域进行的一次规模空前的战略大决战。从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历时66天,创造了人民军队战争史上战役规模最大、歼敌人数最多的光辉记录,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夺取全国胜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淮海战役是一座光彩夺目的历史丰碑,在中国革命史、近现代战争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时强调,我们缅怀革命先烈,为的是继承他们的遗志,发扬他们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开辟的道路上不懈奋斗、永远奋斗。在淮海战役胜利75周年之际,我们缅怀革命先烈,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总结和弘扬淮海战役革命精神,对教育引导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具有重要意义。

    保持不畏强敌、敢于斗争、决战决胜的奋进姿态

  淮海战役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范例,人民解放军真正诠释了不畏强敌、敢于斗争、决战决胜的深刻内涵。淮海战役前,国民党四大兵团和三个绥靖区以徐州为中心,集结于徐州以南津浦线和砀山以东陇海路周围,形成“一点两线”态势,加上后来从华中赶来增援的黄维兵团等,国民党军总兵力达到80万。国民党军五大兵团拥有飞机、大炮、坦克等现代化作战武器,再加上全副美式武器装备的第5军、18军两大王牌军。反观人民解放军,参战部队只有华野16个纵队、中野7个纵队,加上华东、中原军区和华北军区所属冀鲁豫军区的地方武装,总计60余万人。面对兵力和武器都处于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我军广大指战员凭借一往无前的勇气,与敌人比拼意志,挑战极限。

  面对强敌,淮海战役的决策者们充分展现出决战决胜的奋进姿态。1948年11月9日,中央军委指示华野、中野:“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即现在举行之淮海战役)歼敌主力于淮河以北。”同日,中央军委再次明确指出:“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自此,中央军委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将原来歼灭刘峙集团一部的战役部署发展成为具有更大格局的淮海战役。随着战争向纵深推进,淮海战役总前委和华野、中野的指挥者们,同样充分展现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1948年11月24日,中央军委作出“同意先打黄维”的决定。在战前干部动员会上,邓小平说,要不惜一切代价,完成歼灭黄维兵团的任务。战役进程中,他又在电话中激励各纵队将士,必须拿出“破釜沉舟”“拼老命”的精神,坚决打好这场大战。

  淮海战役决策者和指挥者们展现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极大地激发和鼓舞了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不畏牺牲、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信心和勇气。人民解放军用轻武器对抗敌人的飞机、坦克、火炮,用双腿追击借助机械化装备撤退的敌军,用土制装备抵抗敌军对我军占领阵地的反扑,无不体现着我军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奋斗精神。在阻止邱清泉和李弥兵团解围黄百韬兵团的作战中,解放军指战员抱定“人在阵地在”的信念,以劣势兵力顽强抗击了数倍于己的敌人一波又一波的攻击。在激烈战斗中,营长牺牲了由连长指挥,连长牺牲了由排长指挥,排长牺牲了由战士顶上,许多部队的营、连、排级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为夺取围歼黄百韬兵团作战的胜利,解放军战士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奋不顾身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流,用血肉之躯搭起部队渡河作战的浮桥。惊人的意志换取了战场的主动。随后赶到的主力部队追击黄百韬兵团第63军主力至窑湾,全歼该部两个师1.3万人。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27师79团通过的这座由人架起的“

  十人桥”,架起的不仅是桥本身,更架起了所有战士紧紧连在一起的心。

  毛泽东曾把淮海战役比作“一锅夹生饭”,热情赞颂人民解放军敢打必胜的战斗意志,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屈服的斗争精神。昂扬的奋斗精神,背后是敢于斗争的奋进姿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进军。前进道路上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只有不断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最终赢得未来。

  彰显对党忠诚、坚定信念、勇于担当的鲜明品格

  昂扬奋斗精神的基础是坚如磐石的信念。淮海战役前,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都进行了深入的思想政治动员,充分传达了战略决战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排除了各种思想障碍,增强了集体斗志。毛泽东的《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将革命进行到底》发出后,各部队进行了认真学习,为夺取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人民解放军广大指战员更加懂得了“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道理,焕发出极大的战斗热情和担当精神,他们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冲锋陷阵,涌现出一批批战斗英雄、优秀党员。正是这种对党绝对忠诚,坚守理想信念,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懈战斗的精神,汇聚成人民军队勇战强敌的排山倒海之力,最终取得了淮海战役歼敌55.5万余人的巨大胜利,极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大事难事见担当,担当需要铁肩膀。淮海战役的胜利,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人民解放军各级指挥员勇于担当,敢挑重担,坚决贯彻上级的战略意图,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敌制胜。淮海战役中,中原野战军虽然兵力薄弱却敢打硬仗,在华东野战军全力围歼黄百韬兵团的支援下,挥师东进,钳制、阻击徐州、蚌埠两路的国民党援军,完成了对徐州的战略分割。进入淮海战场时,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中野7个纵队又2个旅12万人,与黄维兵团虽然人数相当,但双方武器装备悬殊。当时邓小平有一句话在军中广为流传:“只要歼灭了南线敌军主力,中野就是打光了,全国各路解放军还可以取得全国胜利,这代价是值得的。”这充分体现了中野领导高度的大局意识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在歼灭黄维兵团的作战中,中野7个纵队共21个旅伤亡旅级干部2 人,63个团伤亡团级干部29人,189个营伤亡营级干部210人,567个连伤亡连级干部876人,1701个排伤亡排级干部1630人。各级指挥员的伤亡比例很高,基层指挥员的伤亡比例甚至超过战士。各级指挥员置生死于度外,勇于担当,冲锋在前,就是一种最富感召力、说服力、向心力的战场指挥。

  淮海战役中,在战略决策和战役指挥方面,粟裕都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毛泽东在1949年的一次谈话中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赞扬的正是粟裕对党忠诚、坚定信念、勇于担当的精神。1948年1月22日,粟裕给中央军委和刘伯承、邓小平发了《对今后作战建军之意见》的电报(称“子养电”),提出了发动战略进攻,改变中原战局的构想。为表达慎重,电报的最后粟裕用了八个字“管见所及,斗胆直陈”。此时,粟裕并不知道,中共中央在1947年12月的杨家沟会议上已经作出了分兵南进的战略决策。经过缜密思考,粟裕回复中央,一方面就渡江南进的时机、地点和方法谈了意见,另一方面重申了自己在“子养电”中的观点和建议。中央经过研究,还是坚持分兵渡江南进最能调动中原敌人回防。在休整准备渡江南进的过程中,粟裕反复权衡比较,还是认为集中兵力在中原地区打大歼灭战更为有利,于是第三次“斗胆直陈”。粟裕的三次建议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并最终作出了在淮海地区打一场大仗的战略决策。作为第一线指挥员的粟裕,敢于对中央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不同意见,是难能可贵的。后来的实践也证明,这是一个能够驾驭战局、力争主动、成功迫使敌人就范的战略方针。

  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是我们党一百多年来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新胜利的重要原因,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提出敢于担当的重要思想。今天,我们肩负使命任务的艰巨性、进行伟大斗争的复杂性都前所未有,敢于担当的精神品质,依然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就要自觉用铁的肩膀扛起应该肩负的责任,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干好每一项工作。

  恪守根植人民、依靠人民、坚守初心的使命情怀

  淮海战役胜利已经过去75年了,人们仍旧在不断追问:为什么60万能够打赢80万?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总能不断奇迹般地取得辉煌胜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人民群众在淮海战场上踊跃参军、英勇战斗,充分证明了淮海战役不仅是两支军队实力的较量,更是民心向背的较量。正如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淮海战役纪念馆参观时所说,革命胜利来之不易,靠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一大批将帅之才和战斗英雄,更靠人民的支持和奉献。

  淮海战役作战区域基本在农村,所需人力物资空前。战前,华东、华北、中原三大解放区所属八大行政区纷纷建立健全支前后勤机构,颁发紧急动员令,号召人民群众全力支援前线。广大解放区人民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精神感召下,毅然担负起保卫生产、保护交通、护送物资、押运俘虏、肃清土匪、打扫战场的重任,在东起黄海、西至豫西、北自渤海、南达长江北岸,纵横两三千公里、9000多万人口的广大地区掀起了积极生产、同心支前的热潮。据当年统计,苏鲁豫皖四省解放区动员民工达543万人,组织牲畜10万多头,担架20万多副,小车41万辆,挑子30万多副,还设立粮站110多处,供应粮食4.5亿多公斤,建立伤员转运站150多处,运送伤员11万多人,协助部队运输物资弹药1000多万吨。这支被称为“不穿军装的解放军”的群众队伍,直接支援人民军队对敌作战,他们有组织、有纪律、有觉悟,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使这场战争成为真正的人民战争。

  淮海战役中,数百万人民大军推着小推车运送战役所需物资,成为连天炮火中一道最动人的风景线。陈毅元帅曾感慨地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的过程既是人民解放军战胜国民党军队的过程,也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与群众建立血肉联系的过程,更是一个唤起民众、解放民众的过程。群众愿意少吃饭,少穿衣,节省一粒粮食、一寸布,来帮助解放军,鼓舞解放军。为什么能这样?因为群众信服共产党,认清了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淮海战役时,战事再紧急、经费再紧张,人民解放军始终坚持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以群众利益为最大利益,构建起牢固的群众基础。群众对革命的胜利充满了信心,对广大指战员充满了深厚情谊,从而对解放军给予了极大关怀和无私帮助,谱写了军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动人篇章。所以我们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胜利。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党的事业就无往而不胜,这是淮海战役留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和宝贵精神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应对新形势,完成新任务,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靠激发和调动亿万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我们要自觉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各项工作中,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党在艰苦斗争实践中培育起来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凝结而成的。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淮海战役革命精神都具有永恒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是我们取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和红色养分。新时代新征程上,要传承和发扬好淮海战役革命精神,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标签:淮海战役;胜利;人民解放军
责编:江南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