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绘画史上,诗与画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翰墨无形画,丹青不语诗”,极为形象地概括出我国这一特有的文化艺术特征。引诗入画进行创作也因而成为画家尤其文人画家非常重要的绘画创作方法。正是这一手法的运用,我国历代画家创作出了数量众多的中国诗意画经典作品。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毛主席诗词为绘画创作主题、题材和内容的毛主席诗意画正式诞生,毛主席诗意画成为现代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毛主席诗意画的出现是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条件所决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铺开,致力于毛主席诗意画创作的中国画革新、创作的观念基础、思想情感基础和社会文化环境都已经基本形成,所以自傅抱石创作毛主席诗意画开始,立即引发了一个时代的强烈共鸣,毛主席诗意画这一现代中国画创作主题得以确立并迅速发展起来。傅抱石、李可染、潘天寿、刘海粟、陆俨少、石鲁、赵望云、何海霞、关山月、朱屺瞻、钱松岩、贺天健、程十发等无数的中国画家几乎都有毛主席诗意画作品的问世,特别是傅抱石、陆俨少和李可染三人更成为毛主席诗意画创作最为杰出的现代中国画家。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中国画家在毛主席诗意画上呈现出来的非凡的艺术创造激情以及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绘画审美内涵、绘画风格特征等,都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毛主席诗意画成为这一时代最为珍贵的文化财富、精神财富而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之中。
一、傅抱石、陆俨少、李可染的毛主席诗意画
1、傅抱石的毛主席诗意画
傅抱石是第一位以毛主席诗词作为绘画创作主题的现代中国画家,开辟了毛主席诗意画的创作先河,自他开始,毛主席诗意画作为中国画尤其现代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绘画主题进入中国绘画史中。1950年,傅抱石根据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一词创作了第一幅毛泽东诗意画。他说,“在1950年之间,我开始独自摸索,经营着毛主席的长篇《长征》诗和《沁园春·雪》”(《傅抱石研究文集》)。毛主席诗意画创作正式进入了傅抱石的创作视野。自此以后,毛主席诗意画的创作成为傅抱石最为重要的绘画创作主题之一,艺术地再现了毛泽东主席诗词的意境和深邃的精神境象。自《清平乐·六盘山》诗意画开始,傅抱石从没有停止这一题材的创作活动。毛主席在1965年前发表的三十六首作品,傅抱石几乎都有绘画作品的创制,有些作品,甚至不止画过一幅。全部加起来,傅抱石晚年以毛主席诗词意境酝酿的创作的绘画达三百余幅之多。《强渡大渡河》创作于1951年,为傅抱石以毛主席《长征》诗意而创作的诗意画作品,描绘红军战士强渡大渡河北上行军的战斗场面。画家截取江水泉瀑一角进行描绘,不断晃动的水气、不时闪亮的天光弥漫整个画面空间,一页小舟在飞泻、奔涌的水面上艰难前行。展示正举手射击,枪声不断,与冲击两岸悬崖的涛声、晃动的水影映和,一股动人的旋律在画面深处遥遥响起,将如此的音乐感画出,为此幅最为成功的地方。《更喜岷山千里雪》创作于1953年,依据毛主席《长征》一诗儿创作的诗意画作品,描绘白雪皑皑之下,红军战士在萧瑟的氛围中正急匆匆行军的情形。画面绝大部分画面为雪山所覆盖,几株枯树伫立在山下坡谷中,红军战士及战马低头在凛冽的寒风中向远处前行。全幅着墨不多,仅仅勾勒峰峦外在轮廓,而以淡漠略作渲染即止。近处主山峰大笔浓墨皴擦,交代出阴阳向背,笔墨浓重,与远处强烈的白色雪山形象相比,更增添了苦寒、冷冽的氛围。这件作品显然借鉴了我国传统山水寒林图、四季山水雪山图的构图方式和笔墨语汇,同时将毛主席《长征》激昂、浪漫、雄迈、壮阔的审美意象融汇进来,凸显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今开颜”诗意境象,为这一类型的山水画注入进崭新的审美意象和现代精神气息。不愧为毛主席诗意画成功的创意之作。
傅抱石创作了不止一幅《蝶恋花》,《蝶恋花》成为傅抱石毛主席诗意画中最为优美浪漫的精品之一。目前最为知名的傅抱石的《蝶恋花》诗意图当为南京博物院和旅顺博物馆1965年从北京购回的一件入藏该馆的作品,这两件作品堪称傅抱石依据毛主席《蝶恋花》词意创作的毛主席诗意画经典之作,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手法结合创造出来的现代中国画精品,画面洋溢着的音乐性、节奏感、强烈的梦幻色彩以及真挚激越的精神情怀,使此一专题创作具有了相当的艺术高度。“以浩大壮观的胸襟,激情挥洒的笔墨气韵,使天上人间情融意汇,为革命烈士和人民革命奏起了一曲赞歌”,成就了傅抱石毛主席诗意画的典范。1957年8月21日,傅抱石率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访问东欧回国暂留北京后,受邀前往陈毅家做客,席间爱好诗词的陈毅深情诵读毛泽东所作《蝶恋花•答李淑一》,傅抱石感慨良多,遂产生《蝶恋花》的绘画创作意图和冲动。1958年1月,《蝶恋花•答李淑一》公开发表于《诗刊》1958年1月号,引发了文化界对毛主席诗词的热烈讨论。感于时事和自己对诗词的爱好,傅抱石此时进一步产生了创作的热情。根据傅益璇(傅抱石次女)忆述,1958年春,傅抱石于南京的寓所与郭沫若畅谈,亦颇受启发。郭沫若认为,“这词的主题不是单纯的怀旧,而是在宣扬革命”。傅抱石接受了郭沫若的观点,着手《蝶恋花》的创作构思。1958年4月25日,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蔡若虹来南京布置参加苏联莫斯科“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的创作任务,傅抱石便选择《蝶恋花·答李淑一》词意为主题创作《蝶恋花》作品。1958年七月中旬,距离递交在苏联举行的“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会”的参展作品还差一个多月。在这期间,傅抱石连续作了数幅大大小小的《蝶恋花》画稿……
可以说,傅抱石创作《蝶恋花》,既有客观形势的要求,也有画家自身主观创作冲动方面的促进,所以才有这一绘画主题的确立。傅抱石创作《蝶恋花》经过了相当艰苦的立意、构思过程,他在《创作毛主席诗词插图的几点体会》中总结说,“今年初(1958年1月),主席的《蝶恋花》发表了(1957年5月11日写信给长沙十中李淑一同志的),不久便有好几位诗人作文章谈自己的体会(如臧克家)。我喜欢诗,但对诗的确是十足的外行。当时只觉得这首词太好了,若是能够画出来(想的时候,就知道未必能画成功),那才是我此生的大幸了。7月1日,《红旗》第3期发表了郭老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着重地解释了这首词的精义,使我的理解进了一步。但是在形象思维上,还是困难重重……”。傅抱石进行《蝶恋花》的创作构思,不断将创意向纵深拓展,力求打开创作的新思路。又根据傅抱石的学生伍霖生回忆,傅抱石为《蝶恋花》经常寝食不安,后来傅抱石陪同一批外宾游览玄武湖,时杨柳正在萌芽发叶,在风中摇曳。正是初春的柳条触发了傅抱石的创作思路,决定以杨柳象征杨开慧、柳直荀二位烈士,进行《蝶恋花》诗意图的绘制。
傅抱石不仅将毛主席的《蝶恋花》诗意形象地再现出来,而且也非常成功地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情感、精神,将自己强烈的创作冲动和深邃的艺术感悟转化成特有的审美意象存在下来。南京博物院所藏傅抱石《蝶恋花》在构思、立意上很见特色。在绘画立意上着重突出“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的优美诗意,高度概括出绘画创作所要表达的主题。画面上美丽的嫦娥正在云雾、水气、充满幽冥、神秘的空间氛围中翩翩起舞,似乎在为迎接忠魂的到来,作为忠魂的象征翠绿的杨柳树叶在空中飘拂,杨柳树叶在大雨迷蒙的氛围中似乎充满着灵性,宛若具有精神的生命在倾听、感受、歌舞……,喜悦的泪水正化作倾盆大雨洒向大地,滋润万物的生长,从而表达出革命已经获得胜利的无限欣慰的心境。画面中经过画家的巧妙构思和安排。画面下部,则为高低起伏的山峦,红旗在山头、山谷间片迎风飞舞,在如注的倾盆大雨中更加鲜艳,似乎象征着革命在全国取得的胜利。将雨境、神话故事和革命题材、毛主席诗意画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创作,使画面充满了强烈的梦幻色彩和浪漫气息。构划出如此充满浪漫、梦幻、激越、凄清的精神空间氛围,也许只有具有精湛传统笔墨造诣、具有深厚古典传统文化功底以及拥有如许的笔力、气概和卓越创造能力的傅抱石才能完成这一具有精神冒险、文化创发的扛鼎力作。此件作品在用笔、用墨、用水上的特色也非常明显。全幅以浸满矾水的排笔,用力在皮纸上大笔挥扫,从而以急风暴雨之势,渲染烘托出画面的精神空间氛围。虽然画面大幅度以淡墨泼染,但由于明矾的使用以及绿色、红色色彩的使用,使画面并不显灰暗、低沉和幽深。相反,画面却显得尤为开朗、明亮和鲜丽,宛若闪电照亮整个天空一刹那出现的景致,极为明亮、壮阔、雄浑……,动人心魄。
不仅如此,在用笔上画家非常注重细笔的运用,人物脸部刻划、衣纹构线以及杨柳树叶等,均以清新洗练的细笔勾勒,极见潇洒、细秀的笔墨风神,同时也与淡墨湿笔泼染画面的大写意笔调形成强烈的对比,收到了既具有雄浑、壮阔、磅礴的大写意格调,又兼具潇洒灵秀的笔墨特色。不愧为傅抱石精心创构的得意之作。旅顺博物馆所藏傅抱石《蝶恋花》同南京博物院所藏作品相比,虽然构图、布局大同小异,但仍然有着明显的差异,具有自己非常鲜明的特点。嫦娥人物形象比较饱满、丰腴,占据画面的篇幅也比较大,宛若近镜头出现的形象,人物形象更接近中年妇女的意态,与南京博物院所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显然有所差异,表现出不同的审美意象。此件作品在用墨上相对也比较重,虽然淡墨渲染画面,但颇为沉重、坚凝和幽深,或与基本不用、少用明矾水有关,由之形成了新的画面氛围和笔墨格调。如果说南京博物院所藏作品为瓢泼大雨、倾盆大雨、电闪雷鸣下真实自然情景显现的话,此件作品则是或雨欲雨、雨霁晴明中自然景致的再现,给人以光风霁月而又阴雨如晦的空间感触。同时对于空中飘拂的杨柳树叶的描绘,也多了些理性安排的成分,聚簇成团,疏密有致地飘拂在空中,而没有南京博物院所藏作品所拥有的明亮感和装饰感成分。此件作品近景部分的山脉峰峦绘制,更见气势和笔法的变化,尤其无数红旗的穿插安排,更增加了画面的磅礴气势和流动感,这也是此件作品所具有的独特之处,与南京博物院所藏《蝶恋花》有着一定的差异。从两幅作品的构图、布局和用笔进行对比分析,也许更能深刻领会、理解傅抱石《蝶恋花》所蕴含的内在精神意象以及内心丰富的思想情感变化。正是傅抱石本人精神性、思想性的不断提升、沉浸和碰撞,也才有艺术创造中所不可或缺的精神和灵魂的出现。
傅抱石最引以自豪的作品,当属《江山如此多娇》诗意画作品的创制,成为傅抱石毛主席诗意画的亮点所在。以《沁园春·雪》诗意为主题创作的《江山如此多娇》即有数幅,其中人民大会堂一幅(巨幅)、南京博物院收藏一幅、傅抱石家属各收藏一幅。此件作品将雪景与万紫千红的四季景象合为一图来表现,进行构思,如他所说的“通过咏雪来描写祖国江山的辽阔广大,美姿多娇”、“完美地表现中国人民革命乐观主义的豪迈气概”,非常形象地表现出了毛主席《沁园春•雪》所蕴藉的壮丽、雄健、广阔、豪放、磅礴的精神气象。如果说人民大会堂所作《江山如此多娇》以雄伟的气势、巨大的画幅、磅礴的气势而见长,以冷色调和勾勒物象的外部轮廓而见特色,南京博物院所藏《江山如此多娇》则以暖色基调、泼染法进行创作而见特色,天空朱砂色的大幅度使用,远、近景中赭石的敷染、近处梅花树丛的深红、粉红色的出现以及青竹重彩石绿的涂抹,都为暖色调的形成发挥了作用,使画面呈现出温暖、明亮、严整、峻拔的绘画格调。此幅作品虽然皴法不多,但“抱石皴”的特色也颇为明显,尤其泼染法的挥洒自如,更使画面呈现出潇洒灵秀的绘画风貌。近景的树木以写意松树为主,但不突出雄伟、健挺的气势,而以表现风姿卓越的松树意态为主,从而使画面表现出优雅、明净、灵秀的风神。树丛、峰峦上、山涧里鲜艳的梅花、片片丛竹的出现,亦使此件作品呈现出清丽、雅致、潇洒、秀美的特色,使观者很容易联想到“红装素裹”的诗意境象。同人民大会堂所作《江山如此多娇》相比,此件作品无疑以雄秀、苍莽、壮阔、幽深的绘画格调而见特色,有着傅抱石个人对《沁园春·雪》不尽同于创作人民大会堂《江山如此多娇》时的理解、感受和体验。同前两幅作品相比,家属所藏《江山如此多娇》则另具风神面貌,着重突出表现《沁园春·雪》所表现出来苍莽的气势和雄健的风骨,几乎清一色的意笔松树从近景绵延到中景部分,云气遮映、穿行在松林、幽谷间,更见苍莽雄深的精神意象。山脉峰峦尤其近处峰峦的用笔多以勾勒为主,着重突出坚凝、挺拔的外部轮廓,极见风骨之美,与前幅以泼染法为主进行的创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不同于以上两幅作品的审美意绪。而石绿、花青、赭石的敷染山体,又使画面具有小青绿山水画的基调,呈现出苍莽、激越和雄健的独特艺术风貌。傅抱石毛主席诗意画的审美意象和个性风格特色,由兹可见一斑。
2、陆俨少的毛主席诗意画
陆俨少是我国二十世纪成长起来的杰出中国画家,有“北李南陆”之誉,与李可染并列。他对毛主席诗意画的创作投入了相当的心力和激情,终于成为毛主席诗意画创作的翘楚。陆俨少创作毛主席诗意画作品达一百多幅,创作数量为仅次于傅抱石的最为重要的中国画家。陆俨少的山水画师法吴湖帆,继承了王时敏、恽向、戴熙等人的优秀绘画传统。他的山水画运笔疏秀流畅,所作山水云水流荡,变化无穷,创立出了雄秀跌宕的绘画格调,在毛主席诗意画题材中有着颇为鲜明的表现。
陆俨少根据毛主席《念奴娇•昆仑》“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词意而创作的《念奴娇•昆仑词意》绘画作品,即是可以充分反映其绘画风格特色的优秀之作,作白雪覆盖下的昆仑山的雄伟壮阔的景象。由于处于亘古的雪线之上,昆仑山透出了阵阵清寒。雪线下的冰雪已经在夏日节令中消融成了冰水,正汇集成小溪静静向山下流淌,溪水的颜色与远天光色彼此应和,呈现出特有的明净蔚蓝色调。此卷作品在构图上,充分发挥大块留白和运用墨块的笔墨特长,仅仅在山峦峰脉的背阴处大做文章,背阴的山脉峰峦,大笔挥洒,构出大致的轮廓,再加淡墨、湿墨进行晕染,以突出昆仑山雄伟高迈的气势、苍茫浑穆的精神境象,将《念奴娇•昆仑词意》词意中昆仑山的雄浑、鲁莽、大气、壮阔、秀丽等各种主观精神特征表现出来,表达出雄健挺拔、浑穆壮丽的诗意境界。此卷作品用笔具有大写意的特色,笔墨简洁明快,劲健秀雅。全幅格调雄浑壮阔、苍茫奔放,深得高华文秀的绘画风神。
《答友人诗意》则是陆俨少根据毛主席《七律•答友人》诗意而创作的长卷式毛主席诗意画,采取俯瞰角度、全景式构图而完成的新山水图像。陆俨少利用焦点透视,将洞庭湖畔的风光尽收眼底,把毛主席《七律·答友人》的精神内涵通过具体的画面全部呈现出来,确立出了具有现代气息和浪漫情调的现代山水画境象。此画开卷即作洞庭湖畔湘江两岸波澜壮阔的情景。无限广阔的田地向画面深处不断延伸,厂房林立,船舶穿梭来往,一片繁忙的气息。近景处则作片片红荷倒影江水中,红花碧叶,为画面带来了勃勃生机,绘制出“红霞万朵百重衣”的动人境象,同时作一枝青竹摇曳着伸进画面,亦写出了“斑竹一枝”的优美意境。远处山峦中白云环绕,六、七座山峰在白云中浮现,尤有“九嶷山上白云飞”诗意境象的出现,也给全幅增添了巍峨雄秀的气势。陆俨少用自己最得意的勾云留白手法进行山川物象的描绘,他将流动的云气和江上、湖中行驶的船舶、工厂飘动的清烟相呼应,进一步使画面节奏明快起来。而以土黄、赭石进行渲染而呈现出来的深浅不一、具有无限丰富变化的红色画面氛围,则呼应了“芙蓉国里尽朝晖”的诗意境象,彰显了红色主题的基调。在此件作品中,陆俨少通过九嶷山、斑竹、红霞、芙蓉、白云、湖光、山色以及适于盛世前景表现的种种物象的描绘,以具体可感的图像形象轻快洒脱地表现出了毛主席《七律•答友人》诗意所蕴藉的更为深刻的精神意象。陆俨少将诗中的神话、传说、典故、风物以及诗人所流露出来的精神情感,都在画面上微妙地表现出来,造意的浪漫空灵,形象的绮丽优美,用笔的沉稳老练,节奏的起伏变动,用色的清逸灵动,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六盘山词意》也是陆俨少的精品制作,从中可见其毛主席诗意画的艺术风神。陆俨少早年曾经追随无锡著名画家胡汀鹭、上海民国四家“三吴一冯”的冯超然学习中国画,打下了雄厚的中国画根基。以后又经历八年抗战入川的战争洗礼,饱游纵览了大西南的雄丽大山川,胸襟开阔,笔法大进,从而创造出了独具个性特色的中国画风格特点,所作山水笔墨严谨潇洒,峻利松秀,具有清俊超迈的情感基调和绘画面貌。依据毛主席《清平乐•六盘山》词意而创作的《六盘山词意》山水画作品,即体现了他这一特有的绘画特征。此件作品画一队行军的战士,正蜿蜒不断地行进在山间道路上的情形,画中每隔一段即有一骑马军人带领,并有战士手执红旗,引领队伍不断前进。画面中间部分为一高峰,一人站立最高处向远处眺望,天空一队人字形大雁正作向南方飞翔状,以突出毛主席《清平乐•六盘山》“望断南飞雁”的诗词意象。画面中出现的山川物象非常简单,除一队行军队伍外,仅作山川、云雾、天空及大雁形象,没有任何树木,全幅给人空旷荒凉之感。但由于行军队伍的出现,使画面呈现出了崭新的精神意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红军战士雄迈壮阔、高昂激越的精神斗志。亘古洪荒因红军战士的到来、经过而具有了生机和活力。此件作品在笔墨上也很有特色,画家非常注重气氛的渲染,通过赭石、土黄以及枯淡浓湿的墨色变化,营造出北方晓晨清冷萧索、静寂沉凝的空间氛围,尤其用笔的劲利洒脱,更是非常明确地再现出了北方大西北自然景物的特有面貌特征,有着不同于江南自然景物的用笔表现特点,让人们感受到了陆俨少峻利超迈、清肃劲整一路的绘画面貌。
3、李可染的毛主席诗意画
李可染长期悉心研究传统中国画,高度重视对传统笔墨的提炼、概括,重视写生创作,同时积极引入西画的光影和结构观念,在长期的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确立出了“黑”、“满”、“倔”、“涩”的绘画特征和精神内涵,呈现出浑厚博大的精神力量和时代精神气息和具有壮美倾向的审美新格调,为当代北方山水画的经典代表。李可染同傅抱石一样,是毛主席诗意画影响最为重大的一位画家,创作出为数不菲的毛主席诗意画经典之作。李可染对毛主席诗词有着很深的感情,他曾说,在毛主席那些写景抒情、壮怀激越的诗词里,有许多动人的山水画。这样的思想情感给他带来创作上的灵感,在20余年的绘画实践中创作出了毛主席诗意画的诸多鸿篇巨制。
《北国风光》是李可染根据毛主席《沁园春•雪》相关词意创作的毛主席词意画作品。以雄健挺拔的笔法、壮阔恢弘的画卷表现出了毛主席《沁园春•雪》所拥有的雄浑壮丽的精神境象,非常成功地绘制出毛主席《沁园春•雪》词意所欲表达的相关内容。此件作品采取全景平远式构图来安排山川景物。画家将黄河及其岸边景物、长城及其内外的山脉峰峦、延安宝塔山、红色的太阳以及茂密旺盛的松树等作为绘画构成的基本元素,构致进画面之中进行绘制,为其赋予了强烈的红色象征色彩。画面空间纵横八极,具有千里、万里之遥,取景宏伟,确实表现出了新中国不可遏制的朝气和豪迈激扬的精神情怀。全幅绘画主题突出,使这一鸿篇巨制具有了明确的图像象征意义。而红太阳的绘制,使画幅更具有了浪漫的情怀,将“江山如此多娇”的意境进一步充分表现出来。此件作品不仅以构图的宏伟壮阔取胜,同时在笔墨上也深具特色。画家特别重视山川气脉大轮廓线的用笔,注重复笔勾勒线条,将画面中物象的外部轮廓形象勾勒出来,然后以淡墨进行皴擦、渲染,立起了全副画面的骨线,显得绘画境象雄劲强硬。同时通过勾线造型非常逼真地确立出画面客观物象的外部特征和形态特点,为画面带来强烈的真实、具体感。由于是从写生中得笔墨,从传统得笔墨,因而使李可染在用笔、用墨上极为精到自如,高度洗练概括的笔墨,使画面取得了明亮的光影效果,如宝塔山的背影、光影效果,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不仅如此,甚至也将空气的透明感、质感也表达出来,雪气、朝晖的形象也瞬然出现在画面上。而朱砂、赭石等基本颜色的运用,亦进一步烘托出画面特有的空间氛围和精神情调,为全幅带来梦幻般的美感和绚丽幽深的情境,浑穆壮阔的精神气象亦喷薄而出……。此画具有如此的艺术造诣,不愧为杰出的红色山水的典型风貌。
毛主席《沁园春•长沙》词意是李可染毛主席诗意画绘画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以之立意、构思、酝酿,进行中国画创作。李可染通过对《沁园春•长沙》词意的深入理解、体会,充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中国画笔墨技法,创造出了具有深刻象征内涵的新时代典范。《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李可染毛主席诗意画的代表作,据粗略统计,在李可染的一生中共创作了7幅,可见其创作的激情和用功之深。此件《万山红遍》近景作各种姿态挺立的小树,三三两两,聚簇成林,各有着钢铸铁造一般的身架。从画面左半部瀑布垂下的流泉分成数道从林间散乱地泻流下来,不住流淌的水声打破了小树林间的幽静。几丛院落在山前空旷的平地间安置,静穆地伫立在那里,附近林间的小道直接伸向近景小树林中。画面中景以上,则作高峰巨壑拔地而起,铺满了整个画面,直至最顶端。左面山谷间白云缭绕,远处的峰峦时隐时现,或是霞光的原因,或是秋天经霜的原因,林木、屋舍、山麓、峰峦,都罩上了一层亮丽的红色光辉,使整个画面成为明亮的红色世界。此件作品塑造出来的光感效果、颜色的鲜艳确实令人叫绝,不由不击节赞赏。似乎如秋霜所染、似乎为万千红霞所笼罩、又似乎是旭日的晖光所映照而呈现出来的动人情景,使画面呈现出了光气、云气、水气、墨气、色气交响乐般的奏鸣,呈现出了水影、云影、光影、树影彼此映衬的动人景象,一片斑驳陆离,构成了明洁晶莹、亮丽非凡的红色光影世界,奇伟瑰丽、梦幻般的境象也瞬间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在此件作品中,画家非常注重山川、林木、屋舍的大轮廓及其内部结构的塑造,勾线用笔沉雄劲健,如铁线一般,呈现出强烈的金石气息。敷色则以朱砂为主调,同时敷施赭石以及淡淡的花青,使画面色调既浑厚沉着,又呈现出非常丰富的层次感。画家也非常注意留白,屋舍、流泉以及山谷间飘荡的云气,都有意留出空白,从而形成了全画的气眼,如围棋布局,不由不让人叹服其布局的精妙和大气。全幅雄秀峻拔、气象深伟浑穆,通过象征手法和苍茫顿挫的笔墨特色写出了毛主席诗意所蕴含的激越昂扬、奔放雄浑的精神风貌、情感内蕴,使作品具备了极为深厚的内在张力和视觉冲击力,堪为画家红色山水中的典范。《万山红遍》不仅表达出了原词意境中的豪迈气象和磅礴气势,而且具有改造世界、充满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情绪酝酿其中。李可染为创作“万山红遍”这一绘画题材,曾多次赴江南、湖湘地区写生,将具有江南、湖湘地区特有的自然山川风貌纳入笔端,用中国画特有的形式,与毛主席诗意进行融汇,才创造出具有如此绚丽色彩的毛主席诗意画作品。
《钟山风雨》是李可染根据毛主席《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意而创作的毛主席诗意画作品,亦是他的毛主席诗意画经典之作。此画作风雨弥漫、万帆竞发,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的动人的历史情景。满幅水气弥漫,硝烟横蔽,无数的帆船在水雾、江波中向对岸急速驶去,对岸南京城正隐没起伏烟雾之中,完美地再现出“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诗意境象。《钟山风雨》用笔洒脱奇逸,纵横健拔,笔下挟风雷,将苍茫壮阔的精神情坏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愧为李可染毛主席诗意画的得意之作。
二、新金陵画派诸家的毛主席诗意画
深受傅抱石开风气的影响,新金陵画派诸家也纷纷致力于毛主席诗意画的创作。钱松岩、亚明、宋文治、魏紫熙、张晋、丁士青、余彤甫、张文俊等,都有相当数量的毛主席诗意画作品的问世,蔚为壮观。毛主席诗意画成为新金陵画派诸家关注的重要题材和创作内容,风格面貌多样,在这一绘画创作对象中,新金陵画派诸家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将江南文化、江南艺术的精神气质在这一绘画题材、绘画主题上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新金陵画派以这一红色绘画题材为其迅速崛起、发展奠定了的基础,尽领风骚,得以将其推进到时代的前列中来。
钱松岩的《红装素裹》是依据毛主席《沁园春·雪》“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词意而绘制出来的山水画杰作。在此件作品中,钱松岩独出心裁,将革命圣地延安作为《红装素裹》所要表达的主体进行画面的安排,构思奇特,为此画融入了浓郁的红色意象,构致出了浪漫奇丽的画面氛围。近景作皑皑白雪覆盖的松林掩映了大部分的延河水面,延河大桥、延安城内的房舍街道以及远处的万千峰峦都被皑皑无垠的白雪覆盖,而巍巍高峰及高耸的宝塔山则被朝霞染成艳丽的红色,呈现出艳丽优美而雄健高迈的诗意境象,成为全幅的点睛之处、焦点所在之处。钱松岩将朝霞初射的情形与北方的冬日景色结合起来,并揉进“延安”所象征的革命、红色浪漫意象来构思、以表现毛主席《沁园春•雪》“红装素裹”所呈现出来的词意境象,确实具有很大的创造性,不愧为毛主席《沁园春•雪》诗意画中的典范之作。
亚明的《高峡出平湖》是根据毛主席《水调歌头•游泳》“更立西江石璧,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词意而创作的毛主席诗意画作品,表达了画家对建造祖国三峡工程的憧憬以及豪迈的精神情感。在画家及诗人心目中,三峡大坝的建成无疑会使大坝以上出现碧绿的湖面,这将成为三峡出现的新景色。因而他充分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绘画技法,围绕幻想的高峡湖面进行组织画面,创构出了高峡平湖及其周围的人文、地貌形象,群山倒映,无数的峰峦不断涌来。花青、翠绿、浅绿的笼染和各种点法的运用,使画面出现苍翠迷濛的境象,将三峡地区特有的地貌特征非常逼真地再现出来,让人不由不惊叹画家笔法的高妙和绘画才性的不凡。三峡大坝的桥洞中,白色的江水正滚滚奔腾而下,震耳的鸣声轰鸣在山谷间,近景浓郁的树木也给人带来沉沉的水气丰厚充沛之感。这是一幅多么动人的新三峡画卷啊。化长江水害为水利,是上自国家领导、下至一般普通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当三峡大坝已经屹立的今天,再看亚明当时创作的这件作品,不能不产生沉重的历史感慨。其间蕴藉着的诗意、精神感触、浪漫情怀和真切的梦想,激励、牵动着多少的心灵啊。亚明的此件《高峡出平湖》用笔线条劲挺,墨色富有变化,充分发挥了中国画用水、用墨的功能,设色厚重空灵,给人以清秀润泽之感。
宋文治的《跃上葱茏四百旋》是根据毛主席《七律•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诗意而创作的毛主席诗意画作品,呈现出画家本人特有的绘画风神和精神面貌。此画以盘山小道为中心来安排画面,处理庐山入山通道、房舍、泉瀑、林木以及云烟流荡的情形,突出庐山上山通道“四百旋”的惊险和庐山景物的秀丽优美。全幅以高远构图法进行构思,将丹崖翠壑尽收眼底,突出了庐山高耸雄迈的气势。在用笔上非常注重多种笔法的运用,披麻皴法、小斧辟皴法的综合运用,写出了庐山特有的地貌特色和山石的质感。用色亦不瘟不火,赭石、花青、翠绿、朱砂等各种国画颜色的有效搭配使用,亦充分发挥了小青绿山水的写意特性,无论敷色笼染,还是以色代墨进行勾勒、点苔,都颇为老到洗练,使画面获得清新优美的画面效果。《跃上葱茏四百旋》构图雄深高远,用笔清新洗练,勾勒林木、峰峦、屋舍用笔精细工整而具有写意的情调,以及画幅在整体上所呈现出来的苍润清丽的绘画面貌,都使人有面目一新之感,不愧为“新金陵画派”的高手之作。
魏紫熙的《万山红遍》是依据毛主席《沁园春•长沙》诗意绘制的作品。此画作秋天艳丽非常的红树支撑起了近景的绝大部分画面。红树大小不一,几丛林木簇立在山坡、河岸,艳丽的红叶茂密深厚,形成的一片片立体的红光几乎照亮了整个画面,即是大混点而作的阔叶树,也因有树叶深处的红色果子或因红树映照产生的红色反光而呈现出红彤彤的秀丽景象。地质工作者正在树下紧张忙碌地进行安装、抬放机器,一位女性则正侧坐休息,邻近的变压器仅仅露出顶部,附近两人正抬电机而来,一片紧张有序的工作场景出现在画面的近景之中。中景则作山间瀑布倾泻而下,地质队的钻井架已经在山坡、山谷深处陆续拔地而起,人们仍在勘探井架附近忙碌着搭建帐篷。漫山遍野也已经红透,红色亮丽的辉光动人眼目,一片艳丽的江南秋日景象。此件作品以地质工作着在江南的紧张工作为绘画内容,将共和国工业化的进程丛一个侧面表现出来,构思立意确实比较新颖独到,将“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词意作出了新的阐释和解读。全画没有一丝萧疏冷落的悲秋情怀,而是将秋天丰收的喜悦与工业化的内容相融合,既有着因精神上的充实、沉淀而带来的内在情感体验,也有着毛主席词意的外在显现,由之创造出了艳丽、宏伟的画面氛围和具有红色浪漫的精神情调。作品用笔明洁洗练,干净利落,构线沉稳厚重、劲锐流畅,墨色明润,富有鲜明的层次感。敷色亦明快深邃、层次丰富,色节变化微妙,非常成功地表现出了秋日江南的典型景致。
丁士青的《天高云淡》是依据毛主席《清平乐•六盘山》词意而创作的毛主席词意画作品,依靠其独到的构图技法和笔墨语汇,将毛主席的《清平乐·六盘山》词意所蕴含的精神意象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画家以几近三分之二的篇幅,在画面上绘制出了高耸云空的巨大山崖陡壑,山崖顶峰几乎直冲画面顶部,陡壑则不见崖底,白色的山间岚雾在崖底飘拂起没,以之烘托出六盘山的高险和雄秀。巨峰、崖顶上,则作一队队战士在急速前进,一面面红旗在迎风飘扬,“红旗漫卷西风”的诗词意境呼之而出,跃然纸上。作为背景的远山部分所占画面空间极小,仅作几丛山川脉络在向天边作无际的延伸,更突出了六盘山的幽深和高远。一排人字形大雁正向南方飞翔,将“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词意境象点了出了来。画家以高耸入云的高峰、阔远的天空以及大雁南飞的意象来象征诗人及其所带领的红军战士所具有的豪迈战斗气概和雄壮的心胸,从构图和创意上,确实非常恰切地表现出了《清平乐·六盘山》词意所表达的精神意象。此件作品以小斧劈皴法进行纷乱山川的绘制,长笔勾画,具有劲锐沉雄的用笔特点,而江南画家天生所具有的秀丽、潇洒的绘画情调也不自觉在画面上呈现出来,雄秀劲整、娟秀壮丽可以看作是此件作品表现出来的比较突出的绘画风格特色。
张晋的《风雨送春归》是根据毛主席《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词意而创作的《风雨送春归》,即是将青绿山水、写意山水与花鸟画综合而创立的毛主席词意画作品,具有新的创意和绘画意境。此件作品的新特色首先表现在构图上的新开拓上,画家构图不落俗套,选择悬崖、山峦崖谷的一角来安排画面,绘制高崖下水库附近梅花绽放的情形。张晋以特别抢眼的位置,描绘出突兀高耸、通天立地的一堵悬崖,支撑起整个画面,很有南宋夏圭突出半边构图的特色。又作厚厚的白雪覆盖在高崖的顶部,确立出“已是悬崖百丈冰”的意境。同时,远处的山峦、近景的崖坡、屋舍的顶部也都为白雪所覆盖,突出了天气的阴冷和苦寒。正是在这样的冷酷环境中,白梅和红梅正依次悄然绽放,悄悄传送春天即将到来的消息,以优美的身姿点缀大地的美丽。同样的道理,画家以象征的手法绘制的几根高压输电线路和正在倾泻一条条水柱和白色浪花的水库大坝,也是在传递着“春”的消息,正是由于如此的现代化建设,才唤醒了亘古的山川,改变了山川的面貌,同梅花报春的所报自然界的穿天的消息应该是一致的,传递出了共和国大规模工程建设的消息,构思创意确实精妙异常。此卷作品在用笔上也颇为独到,笔墨的尖锐雄健、清润秀雅,显然是从南宋院体和明清绘画传统中脱胎而来,具有相当精湛深厚的传统笔墨功力。而在点苔上也颇为独到,张晋将尖锐的三角型苔点与浑厚、圆润的胡椒点结合起来使用,来突出山石的尖锐特征和温润厚朴的质地感,确实颇为新颖。在用色上亦沉厚精到,全幅以花青为主进行笼染,尤其天空大规模使用花青所获得的效果,确为传统国画所不具备,亦是画家绘画范畴的新开拓,画虚境为实景,亦改变了传统国画不经营天空的旧观点。而赭石、朱砂等颜色的使用,则起到了点醒画面的作用。全幅用色、布景颇为丰富、细致、微妙,无论构图、用笔、敷色以及立意,都堪为毛主席诗意画的优秀之作。
余彤甫的《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是根据毛主席《忆秦娥•娄山关》诗意而创作的毛主席诗意画作品,为余彤甫创作的具有自家典型风格的毛主席诗意画精品之一。对于这一绘画专题,许多画家均喜欢取材最后一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意境进行画面的立意布局,创构毛主席诗意画,以表现诗人内心壮阔、雄伟、沉郁、凄迷而又带有浪漫色彩的精神情怀,将慷慨悲烈、雄沉壮阔的审美意象呈现出来。红军长征经历了一道道生死存亡的关口,每一次闯关几乎都面临全军覆灭的危险,正是回师“娄山关”,攻占四川入贵州的要道娄山关关口为契机,彻底改变了红军的命运,在长征中开始走向战略主动。画家依据《忆秦娥•娄山关》词意创作毛主席诗意画,大多选取这一首的最后一句词意进行创作。将处于转机的瞬间理事情境及其有关景物纳入画面进行创作,对于画家无疑具有相当的吸引力。连绵起伏的山脉莽莽苍苍,如大海一般深邃,而黄昏的夕阳渐渐落下,剩余的一抹霞光如血一般映红了天际,给人以雄奇悲壮之感,这一大自然奇景非常适合表现壮丽、雄浑、瑰奇而略带悲壮、苍凉、凄清之美,很容易引起观者内心的强烈共鸣。此件《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即是选取这一景象而作出的毛主席诗意画得意之作。余彤甫在画面中将娄山关安置在画面左半部的丛山峻岭中,仅仅露出上山的关口小道和娄山关堞楼,云气、岚烟不住地飘浮、流动在山谷、峰峦间,为雄关增添了空灵、缥缈、苍茫的氛围。远景则作无数层的山脉不住地向远方延伸,莽莽苍苍,一望无际,天际尽处则作半轮红日正缓缓下沉,夕阳的余辉将远天染红,构划出了血色浪漫的壮观景象,使画面涌现出几许凄迷、沉郁和悲壮的色彩,将创作的主题充分突显出来。此件作品在用笔上颇具特色,峰峦、林木多以湿笔勾勒,用笔沉厚雄实,点苔则以粗犷的大写意笔法为之,或干笔、枯墨,或湿笔浓墨,深具变化。不仅如此,画家且直接以花青点苔,更见笔墨的多变与用墨、用色层次的丰富。在用色上,近景、中景及远景的山脉多以石绿、花青罩染为主,营造出冷灰调的基调,坚凝、沉郁而苍莽的空间氛围进一步烘托出来。天际半轮红日以深红敷染,天空以朱砂、赭石等暖色敷染,与全幅的主体基调冷色基调形成鲜明的对比,极具浪漫瑰奇、秀丽沉雄之美,不愧为“新金陵画派”具有浪漫主义情调的山水画佳作。
张文俊的《万山红遍》是其在八十九岁时创作的巨幅毛主席词意画,表达了他接近生命尾声时对毛主席词意的新体悟和中国画的新觉解,他的这一件作品的创作,也将毛主席诗意画的创作延伸到了二十一世纪。张文俊是一位非常有个性和坚守革命信仰的画家,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从事毛主席词意画创作以来,他就没有停止过毛主席诗意画的创作,没有停止过革命题材的绘画创作,一直将毛主席词意画创作坚持下来。此件《万山红遍》即是根据毛主席《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词意而创作的山水画作品。张文俊的此件作品虽然在构图和用笔乃至绘画风格特色上与早期的作品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由于年龄的原因、审美观念的变化以及所处时代的不同,使这一件作品已经因融入了新的审美元素和精神特质,现代绘画因素和主观表现性因素进一步增强,从而与以往的作品拉开了相当的距离,出现了明显的不同。画家在画面中不再关注绘画创作与现实景物、传统笔墨技法的关系,而是依据内心的创作冲动和欲望行笔,根据主观抒情和审美的需要展开一系列画面空间的安排。在构图上进一步强化了画面的二度平面感,几乎将画中景物都挤压在同一个空间层面上,几乎消逝了三维空间结构和纵深空间氛围的构致,呈现出了强烈的现代空间抽象意识,这在毛主席词意画创作上,确实是一个新变化。此件作品在用笔上同以往的作品相比,显得更加奔放苍茫,苍劲雄浑,生拙枯硬的成分进一步加重,给人以老辣浑穆之感。用墨、用水上亦向两极分化,墨、水所占空间大为减少,增强了秀丽清润与生拙老辣两极之间的空间对比。用色亦斑斑点点,色块、色点之间分离的倾向进一步加重,形成了艳丽、清秀、明快而又浑穆、生拙、淡雅的用色格调。从此件作品所表达出来的精神境象看,已经是暮景苍茫十分的精神表现了,徐徐奏响出了一曲凄美的天鹅之歌。
三、长安画派画家的毛主席诗意画
建国以后,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发展变化,在新中国崛起两大绘画流派:新金陵画派、长安画派。这两大绘画流派成为新中国美术事业发展、旺盛的代表和象征。长安画派以其特有的绘画艺术观念和绘画风格特征确立出自己的绘画艺术风貌和精神气质,成为新中国美术领域中的一面旗帜。他们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自身艺术特点的毛主席诗意画作品,表达出自我的心声和对时代的反应。
石鲁的《东方欲晓》是长安画派主要创始人石鲁的作品,是根据毛主席《清平乐•会昌》“东方欲晓”词意而创制的毛主席诗意画作品。石鲁是“长安画派”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与赵望云等人创立的 “长安画派”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是现代中国画坛出现的最为重要的绘画流派之一,与江苏南京地区崛起的“新金陵画派”一起,共同崛起为新中国山水画的代表。石鲁擅长人物、山水、花鸟。作品具有强烈的个性、叛逆性、现代性、震撼性。早期画风偏于写实,用笔坚实谨严,多画革命题材,后期的绘画格调倾向于奇崛劲健。他的《东方欲晓》构思巧妙奇特,成为毛主席诗意画题材画中最具有创造性色彩的作品之一。“东方欲晓”原为毛主席《清平乐•会昌》中的词句,是毛主席面对当时中央领导的错误政策以及革命事业正面临强大的阻力和困境而爆发出来的乐观、浪漫主义精神情怀的表现。画家借用这一词句所蕴藉的精神内涵以黎明前的延安窑洞为绘画创作的主题,表达出了“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的积极内容,充满了对领袖无限热爱和对革命即将胜利的无限憧憬之情。此件作品笔力纵恣雄豪,是石鲁中国写意画中最具有具有明确的象征含义和水墨表现力的绘画作品之一,代表了他此一时期的中国画创作所达到的高度。
赵望云是“长安画派”最重要的画家和创始人之一。他的绘画作品具有典型的大西北地域风貌,尤其将社会现实生活和自然山水环境特点结合起来进行绘画创作和笔墨提炼,使赵望云的绘画呈现出非常鲜明的绘画特征和精神风貌。他创作的《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是根据毛主席《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词意而创作的山水画作品。作为一件具有自我个性、气质特征的优秀山水画作品,不同于其他中国画家所具有的激越、梦幻、象征性的山水画特点。这件作品具有大西北地域山川地貌的独特特色,同时兼具现实生活情景的表现,极具有写实性的审美韵味。画作秋霜逐渐浸染了大西北的大地,树林、原野、山峦亦染上了一层层的橘黄,或深或淡,预示着秋天的来临。白杨树有的已经落叶,仅露出干枯的树枝,呈现出了萧疏的秋日气息。有些树木尚未落叶,枝头仍然有着浓郁的叶片,卷簇成一团,树木三三五五伫立在原野、溪岸和山峦,静默地对望着。山谷、溪流深处、小树丛外,雾蔼、岚气缓缓升起、飘拂、流动,不断引起人们苍茫、寥落情绪的变化。溪水亦从远处悄然流淌而来,阳光静静地洒在林间的地上,牧羊人正从树林中赶着一群羊出来,羊儿或低头吃草,或欢快地奔跑、前行,为画面增添了喧闹的氛围,打破了秋日树林中的幽静氛围,成为绘画中的画眼。此件作品笔墨技巧非常成熟,能根据自然物象的不同特点来运笔,表现出大西北地区丛林、杂木、坡岸、山峦的特有质感,以及此时物候、季节的典型特征。笔墨线条刚柔相济,墨色溶化滋润,笔墨的精熟、洗练概括,真实生动,当从写生中得来。全幅绘画格调质朴浑厚、雄秀古雅,从一个新的角度阐释出了毛主席词意所蕴藉的丰富深邃的精神内涵。
黄胄的《万方乐奏有于阗》是根据毛主席《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词意而创作的毛主席词意画作品,以自己独自擅长的中国画技法,创造出了表现民族风情、民族团结和毛主席诗意充分融合的诗意画作品,将毛主席“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这一优美诗意通过载歌载舞的边疆少数民族的形象真实细致地表现出来。黄胄是崛起于我国大西北的“长安画派”的重要画家。早年参加革命,最后成长为著名的具有浪漫色彩和异域民族文化情调的中国画家。黄胄绘画师法赵望云,曾随赵望云学习中国画,后根据多年积累的大量速写,终于创作出了以表现少数民族生活为特点的优秀中国画作品。此件《万方乐奏有于阗》即是黄胄具有这一类绘画特征的优秀之作。画面作一美丽的少数民族姑娘正抬足而立,双手在胸前作出优美的舞蹈姿势,随着节拍正欢快地翩翩起舞。她后面则并排六位少数民族老人和妇女,他们或敲手鼓,或弹丝弦,或吹竹笛,亦随着音乐的节奏抑扬起伏,沉浸在载歌载舞的欢乐氛围中。后面则为碧绿的农田,其中有高压输电线向远处伸展而去,再远处则为丛丛高山,一轮冉冉升起的红日挂在高空。画面通过红日、舞蹈、远在边疆的少数民族形象,完美地表现出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的诗意境象。在此件作品中,画家非常注重人物造型,将西方绘画的色彩块面与东方柔美流畅的线条融通起来,构成了特有的绘画格调,笔墨粗犷遒劲,气势磅礴,令人百读不厌,不愧为特定时代条件下创作出来的具有民族风情特色和时代内容的优秀之作。
何海霞的《十六字令》是根据毛主席《十六字令》而创作的毛主席诗意画作品。此画着墨不多,仅仅从平视角度作连绵的巨大峰峦插天而起,不断向画面深处延伸,峰峦、崖际间稀疏地丛生着高山灌木,为画面更增添了些萧瑟、坚凝的气氛。云气、山岚不住地浮荡在山脚、山谷、悬崖间,进一步突出了舒缓、安宁、静谧的空间氛围。这一组看似沉默的高峰巨嶂,在画家的笔下似乎有着颇为强烈的象征意义,将《十六字令》“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坠,赖以拄其间”的诗意境象非常真切地表现出来。近景右下部分作一人引旗前行,四、五骑马人正轻快地踏马前进,后面有三、四红旗挺出山坡……。通过这一队点景人物,“万马战犹酣”、“倒海翻江卷巨澜”的诗意境象在画幅背后悄然生成,红军战士不畏困难、意气风发、敢于担当的豪迈精神气概自然而然在画面中涌现出来。此幅用笔劲峭流利,干笔、湿笔并重,确立出了斑驳陆离的笔墨效果,非常鲜明地表现出了陕西华山、黄土高原特有的地貌特色。全幅用色以淡著色为主,山峰主体仅仅以石绿敷染,远山以花青稍作笼染则止。山脚、崖际以淡墨湿笔渐次渲染,将山体的受光部分、山间雾气烘托出来,使画面呈现出澄明、幽深的审美格调。此件作品在同类绘画题材中少了激越、昂扬、奔放审美情怀的表达,但肃穆、庄严、雄深精神气息的出现则使画面具有别样的壮阔、雄深、雅健之美,创造出了《十六字令》诗意画题材的另一类审美格调。
四、毛主席诗意山水画
毛主席诗词所呈现出来的雄浑壮阔、浪漫高远的精神基调、审美意象与二十世纪中国画注重的审美意境和精神情调非常吻合、贴近,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气息和精神风貌,因而很为当代中国画家所喜爱、把握和接受,因而一再成为中国画家喜欢绘制的主题和对象,成为我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展出来的特有的诗意画绘画创作主题和题材。傅抱石、陆俨少、李可染、潘天寿、刘海粟、郭味蕖、贺天健、谢稚柳、董寿平、陶冷月、谭建丞、陈半丁、吴镜汀、应野平等诸多山水画家都有依据毛主席诗词所表达出来的精神意象进行创作的经历,通过他们的创造性工作,获得了诸多的山水画得意之作,为二十世纪留下了一系列具有现代经典意义的毛主席诗意山水画作品。
潘天寿的《暮色苍茫看劲松》是根据毛主席《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创作的毛主席诗意画作品,在其中注入了他对这一时代的认识、感受和理解。早在民国初年就获得吴昌硕的赞誉,他在大写意花鸟画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继承沈周、戴进、徐渭、石涛、朱耷、吴昌硕等人等人优良的传统绘画基础上,将中国大写意花鸟画推进到了新的高度。他以指墨创作的毛主席诗意画《暮色苍茫看劲松》即是具有大写意风范的指画作品,将中国画的大写意格调发挥得淋漓尽致。此件作品作一松倔强劲挺,挺立于奇峭的崖石之上,尽力突出劲松的雄伟气势。以浓墨作松枝、松叶,尤其成簇的松针密布画面,表现出了山顶松树健挺不已的生命力量。背景作一瀑布在半山腰垂泻而下,衬托出松树生长地势的高迈雄峙,突出毛主席诗意中的“险”字,给人以无限凤光尽收眼底之妙。天空则以淡墨任意挥洒,既显老到简率的写意笔墨风神,又创构出“乱云飞渡”的景象,与毛主席诗词描绘的意境也非常吻合,同时将作者“乱云飞渡仍从容”的象征意义通过率意而潇洒的笔墨表现出来,充分发挥出了中国大写意花鸟画的特点。全幅用指勾线坚劲古拙、强悍奇崛,给人劲整挺拔之感。全幅淋漓劲畅,一气呵成,收到了苍峻磅礴、斑驳陆离、沉雄壮阔的画面效果。潘天寿此件作品所呈现出来的古朴雄肆、豪放清越而古拙凝练的大写意绘画格调,与毛主席豪迈健拔的健身气象有机地统一为一体,在诗、画的风格特色、精神气息上竟然达到如此的和谐共振,不愧为毛主席诗意画的经典之作。
郭味蕖的《毛主席游泳词意》是根据毛主席《水调歌头•游泳》“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词意而创作的毛主席诗意画作品,是一件深具自我创意的山水画精品,以清新秀拔的绘画面貌演绎出了毛主席《水调歌头•游泳》词意的精神内涵。郭味蕖是二十世纪上半期京津地区出现的著名的中国画家,他在建国前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研习中国画,得到过黄宾虹的指导,致力于中国画的创作、研究和教学工作,形成了极为深厚的中国画传统根基。此件作品近景以极小的篇幅作一大桥在烟雨迷濛中穿过江面,向对岸伸展而去,桥头附近几丛房舍隐没在翠绿的丛树之中,江边隐约三、五桅杆挺立。中景及远景部分占据画面的绝大部分篇幅,且二者也没有作过多的区分,而是略作勾勒峰峦崖壁轮廓后,以大笔触又稍作皴擦,然后开始大规模泼染进行画面整体氛围的烘染,或水墨互涔以绘制云雾、烟雨迷濛的氛围,或敷施花青以分出崖壁远望呈现的迷蒙景致。峰峦崖头,或为常年积雪,留出空白。天空部分则以淡墨略作渲染,以突出远天阴雨连绵的情调。此件作品在构图上极有特色,不多作纵深、幽远的场面的描绘,而是在“西江石壁”、“巫山云雨”、“高峡”词意上大做文章,进行立意构思,突出“石壁”、“云雨”、“高峡”的意象,给人壁立千仞之感,不得不为其画面气势所深深震动,画面效果确实不同反响,新颖独到,亦呈现出了强烈的时代气息。此件作品以白描和点染相结合、工笔和写意相结合、重彩和泼墨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挥写而成,具有重彩写意和泼彩绘画技法融合而发展演变的迹象,在绘画技法上亦很值得重视。全幅用笔清新活泼、明洁秀拔。
贺天健的《北国风光》是根据毛主席《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词意来进行描绘而出现的动人画境,着重突出“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北方雄伟山川景象和雪景的壮丽之美。他根据毛主席《沁园春•雪》词意创作的此件《北国风光》是足以代表其绘画水准的经典之作。画作白雪覆盖了所有的巨峦层岩,巍峨的长城在雄伟的峰峦间出现、隐没,绵延伸展,更增添了千里之远山川的惊人气势。而红树、松林点缀其中,以及雪后红日的映射,鲜艳异常,则将“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的诗意景象非常真切地表现出来,造意之巧,构图之精美,令人赞叹,造境布局显然不同于傅抱石、李可染、陆俨少的《沁园春•雪》作品,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贺天健非常崇尚吴历、梅清的画风,重视写生,他的山水画以“师法五代两宋山水画法度与精神,为今日创作的路径”、以“宋人格律,元人笔意”为主,尤其引书法入画法,使他的绘画变化多端,厚重雄强。注意复色作多层次的运用,更使画面呈现出了特有的风神,这在《北国风光》中都有极为鲜明的表现。豪放跌宕、热情奔放的海派气度,挥洒纵横、方峻遒劲的笔墨语言,激情奔涌、舒卷自如的精神气势,恢宏磅礴、雄浑壮丽的诗意景象,使《北国风光》达到了异常完美的艺术境地,不愧为重彩写意的成功之作。
董寿平的《娄山关词意》是根据毛主席《忆秦娥•娄山关》词意而创作毛主席诗意画,形象地再现出毛主席苍茫壮丽的诗意境界。董寿平是我国著名的中国画家,擅长松、竹、梅、兰,尤以画黄山著称。董寿平在长期的绘画生涯中,以毛主席诗意为创作题材,创作了为数不菲的毛主席诗意画作品。这件《娄山关词意图》即是董寿平选取寒烈西风下红军队伍迤逦而行的情景进行绘制的山水画作品,体现出其山水画独特的艺术风神。此件作品近景作断壁悬崖直插高空,一队红军队伍行急速行进在山谷崖壁间,几株树木已经落叶,正在秋风中狂劲第飞舞,马蹄声、战马嘶鸣似乎从画面中隐隐传来,一排人字形雁群亦正在向南飞去,更增添了画面的萧瑟气氛,将“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的诗意景象微妙地再现出来。远景则作无数的峰峦向远方逶迤伸展绵延,山峰略作勾勒后即以淡墨稍作渲染,并以赭石烘染,创造出了苍茫幽深的笔墨氛围,将“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苍茫壮丽而带有凄美意绪的词意景象完整地在笔下呈现出来。此件作品绘画格调苍劲古朴、刚健潇洒。
陶冷月的此件《娄山关词意》也是根据毛主席《忆秦娥•娄山关》词意而创作毛主席诗意画,描绘霜晨月下红军匆匆行军的动人景致。陶冷月是我国现代绘画史上以描绘月夜景色最为擅长的的中国画家,创作了为数不菲的月夜绘画作品,他的月夜景色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陶冷月在八十一岁时依据毛主席《忆秦娥•娄山关》词意而创作的《娄山关词意》,即是陶冷月这一类绘画题材中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作品紧紧围绕“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词意来进行画面的安排。尚有清霜的晨月之下,一队大雁在悄然飞行,浓烈的西风将崖壁上已经落尽树叶的枝头吹得呜呜作响,更映衬出晚秋时节的阵阵寒意。部队也许早已出发,所以才仅仅留下寂无一人的霜晨秋月和大雁飞行、西风寒冽的景色。远景则作高耸挺拔的青山覆盖整个画面,隐约有城楼在山巅深处突起,高耸的关隘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一条蜿蜒小道向山下隐约延伸,似乎有行军的阵阵马蹄声传来,画家以虚拟的景色进一步传达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意境,并引发出红军攻打娄山关的联想。全幅构思巧妙奇特,是将现实感触、历史回忆、诗词意境和月夜景色完整融合为一体的中国画杰作。
谭建丞的《大渡桥横铁索寒》是根据毛主席《七律•长征》“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诗意而创作的毛主席诗意画作品,体现出画家深厚的绘画素养。谭建丞早年曾经师法吴昌硕、李叔同等人学习中国画,后到日本东京美术专科-🔥威尼斯0008Ⅴ学习西洋绘画,在绘画方面具有相当的造诣。此件作品没有红军急行军和激烈战争场面的描绘,而是采取仰视的角度,抓住红军所渡大渡河翻腾的河水和铁索桥作为画面的中心进行构图,大渡河寒冷的雪水不断奔腾咆哮,飞溅起的浪花击打着河岸边的崖壁,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仰视中的泸定桥仅仅露出作为扶手的铁链和木质桥板的底部。也许是飞夺泸定桥的战斗刚刚结束,作战部队正等待大部队的到来,桥上仅仅余下尚还弥漫的硝烟与大渡河的云水之气相映,似乎诉说刚刚经过的紧张的生死搏斗的情形。也许是红军大部队已经过去,只留下泸定桥的背影和大渡河奔腾激越的浪花……。此件《大渡桥横铁索寒》诗意画不见一人一马,却似乎听到了千军万马悄无声息的行军声和隆隆的枪炮声、红军战士战斗的呐喊声……。此件作品以虚景衬实景,以静景写动景,在立意上确实相当巧妙,收到了“无声胜有声”、“虚景胜实景”的效果。而在构图上则以取景角度奇特、气势雄强而见特色。以局部小景竟然将如此雄浑壮阔的历史场景表现出来,具有如此的整体感和恢弘气势,充分表现了画家控制画面整体效果的驾驭能力和强劲笔墨的表现能力。全幅注重湿笔、浓墨的充分运用,笔墨简朴浑厚,沉雄雅健。
五、毛主席诗意人物画
除以上所列画家也非常擅长毛主席诗意山水画的创作外,也有相当数量的中国画家擅长于毛主席诗意人物画的创作,如黄胄、关山月、杨之光、欧洋、叶浅予、关良、张凭等,创作出相当数量的毛主席诗意人物画作品,成为现代中国人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山月的《快马加鞭未下鞍》是根据毛主席《十六字令》“快马加鞭未下鞍”、“奔腾急,万马战犹酣”词意而创作的毛主席诗意画作品,此件作品具有大型场面的气势,创造出恢弘壮阔的群体画面形象。“岭南画派”从第一代画家开始,就非常强调写生的重要,注重绘画写实性成分的表达,这对后来“岭南画派”的绘画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作为“岭南画派”第二代优秀的传人,关山月的绘画显然深深浸润了“岭南画派”这一鲜明的绘画要素,在作品中融入了相当强烈的写实成分,给人带来非常真切的实境感受。“岭南画派”在画面中出现的这一绘画要素确实很适合表现具有故事性情节或具有人物场景的山水画,此件作品即以其鲜明突出的写实绘画要素而成为毛主席诗意画中最富有特色的作品,呈现出了 “岭南画派” 独特的写实性绘画特点。此作以俯瞰的角度作崇山峻岭气势如万马奔腾,红军队伍以千军万马之势疾速行进在崇山峻岭之间,部队行军的气势几冲霄汉,人马经过扬起的烟尘弥漫在山谷峻岭,如巨龙般蜿蜒不断,战马的嘶鸣和战士们嘹亮的歌声似乎回荡在天际间。通过群体肖像的形式关山月将红军队伍锐不可当、豪迈昂扬的精神气象、磅礴激越的惊人气势通过画面具体地再现出来。全幅用笔雄浑厚重,敷色清丽秀逸,不愧为关山月创作的毛主席诗意画杰出作品。
杨之光、欧洋1973年合作的《激扬文字》是根据毛主席《沁园春•长沙》词意而此作的毛主席诗意人物画作品,是以人物肖像为题材的毛主席诗意画经典之作。此件作品以毛主席1925年在广州主编《政治通鉴》痛斥国民党右派的历史事件为表现内容而绘制的毛主席肖像人物画作品,无论是在绘画选题上还是在切入毛主席《沁园春•长沙》词意的领会上,确实很富有创意。画面作窗帘已经被风吹拂卷起,飘露一角,毛主席正左手压住稿纸,右手举笔悬在空中,若有所思而抬头凝思情形。此时,他的思路似乎已经阻涩,因难以抉择而不容下笔……。将毛主席写文章瞬间沉思的神情入画,极其生动传神,写活了毛主席早年的“风华正茂,书生意气”的精神面貌。杨之光如果没有早年追随“岭南画派” 晚年高剑父学画的经历,没有师从徐悲鸿、叶浅予等人的求学经历,他不可能想象出早年毛主席的这一动人形象,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正是艺术家的创作激情和灵感来自火热的生活和艺术实践,使他捕捉到了《激扬文字》的创作灵感和激情,所以才有这一杰出作品的出现。选取毛主席早年撰写文章的具体形象入画,在绘画立意上确实极为新颖,难怪即使在2006年,此件作品仍能被评为广东美协成立50周年经典作品,在过去33年后,不因岁月的流逝,仍然获得如此高度的评价,殊为不易。此件作品在用笔上显然有着深厚的传统积淀,极富传统人物写意的笔调,同时也吸收了西洋绘画造型精确的特点,在人物造型以及光感处理方面,都很有特色。杨之光夫妇以特有的绘画手法非常成功地塑造出了典型的毛主席早年艺术形象,将毛主席《沁园春•长沙》“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所蕴藉的诗词意象淋表达得漓尽致。在现代在山水画、花鸟画之外,杨之光夫妇以人物肖像画的方式创作出的这一毛主席词意画作品,在引中国画人物肖像画创作方法进行词意画创作方面确实具有开创性的贡献,扩大了《沁园春•长沙》词意画的绘画创作范畴,具有毛主席词意画新经典的意义。
叶浅予的《谁持彩练当空舞》是根据毛主席《菩萨蛮·大柏地》“谁持彩练当空舞”词意而创作出来的毛主席诗意画,将毛主席所创立出来的独特诗意境象表现出来,体现出诗人和画家所具有的浪漫、梦幻的精神情怀。叶浅予是以人物画尤其舞蹈人物画著名的画家,他一生触及的绘画种类比较多,涉及漫画、速写、舞台速写、国画等不同的绘画种类,但尤以舞蹈、戏剧人物为主的国画创作最富有特色,著称于世,以致于被艺术界赞誉为“浅予舞画”,有着很高的声誉。叶浅予往往采用敦煌绘画的重彩方式表现现代舞蹈人物,使其作品具有非常丰富的传统绘画要素和少数民族异域风情的特色,线条流畅秀丽,用色厚重热烈,在长期作画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浓郁、奔放、清雅的绘画风格特色。《谁持彩练当空舞》即是叶浅予绘制的舞蹈人物画经典之作,绘一舞蹈少女持练翩翩起舞情形。画家选取少女侧面形象进行造型,少女正立起足尖,头微上仰,前挺胸脯,微闭双眼,专心挥舞手中的彩练。手中彩练则在身后不断翻卷、飘动、披拂,宛若一抹亮丽的彩虹在画面上涌现出来。舞蹈少女身姿优美生动,秀丽的头发飘拂在空中,与飘起的衣裙和彩练相应和,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动感效果。彩带所具有的红、绿、橙、黄各种色彩与少女所穿亮丽的衣裙共同构成了画面欢快明亮的主体基调,色彩的欢快、明亮而热烈,不仅是舞蹈情形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谁持彩练当空舞”诗意的景象的真实再现。叶浅予通过少女手持彩练进行欢快的舞蹈这一意象为画面舞蹈人物赋予了优美的诗意和灵魂。叶浅予将毛主席诗意境象引入到舞蹈人物画中来,在舞蹈人物中寄予了深富时代特色的精神情怀和审美理想,确实提升了中国人物画的精神内涵和笔墨意境。此件作品线条工整流畅,人物形象洒脱、妩媚,笔墨爽利,绘画格调清新明快、热烈奔放,富于浓郁的装饰感。
关良的《金猴奋起千钧棒 玉宇澄清万里埃》是关良根据毛主席《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诗意而创作的毛主席诗意画作品,也是《西游记》三打白骨精戏曲故事形象的再现,属于画家最擅长的戏曲人物画范畴。将戏曲人物画与毛主席诗意画结合起来,通过独创性的发挥,创造出了中国人物画的审美新意境。关良是二十世纪最早将西方绘画艺术介绍到我国的先行者之一,他最初专学西洋画,后转向水墨戏曲人物画创作,其戏曲人物画早在四十年代就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建国后,关良继续进行彩墨戏剧人物画的创作,其艺术成就终于在六十年代达到了新的高峰,此件作品即是关良颇富新意的毛主席诗意画独创之作。画作孙悟空奋起金箍棒痛打白骨精的情形。画中孙悟空目光炯炯,紧盯白骨精,轮起金箍棒,正欲痛力猛击,白骨精则举剑招架,体力不支,正欲转身从空中逃走,眼睛中流露出了恐慌和害怕的神情。此件作品无论构图还是用笔、用墨、敷色,都极具有特色。画家选取孙悟空与白骨精空中作战的一瞬间进行描绘,孙悟空在上,白骨精在下,呈千钧压顶之势,在画面上造成了极为强烈的动势感,尤其人物形象向左下角所形成的下压、下坠之力,更有力地烘托出澄清万里的逼人气势,将“金猴”感奋而起、澄清玉宇尘挨的诗意非常形象地表现出来。作品通过夸张的变形手法进行人物形象塑造,颇为深刻地刻划出了画中人物的内在精神气质,孙悟空的嫉恶如仇、聪明灵活……、白骨精的阴险狡诈、诡计多端……,均通过简单的动作和不同的眼神表现出来。画家用笔极为简约,落笔内敛、沉静、质朴、平易,富有稚拙感,有着独特的笔墨韵味。全幅设色上亦不以华丽取胜,而较为朴素淡雅,给人清新凝练之感。画家往往依据人物的身份和特色进行敷色,也是此件作品颇富特色的地方,如孙悟空衣着敷色鲜丽而丰富,以暖调为主,杏黄上衣、明快的石绿腰带,飘拂起的深红垂带……,以及红色的脸颊,均给人带来明快、畅达、清新的审美感触,而白骨精的敷色则相对要暗淡的多,基本上以冷灰调为主,仅以深红点嘴唇,以粉红敷染脸颊,衣着用色以灰蓝色调为主,或花青灰、深蓝灰、淡青灰……,给人妖冶、阴暗、凝重、深沉、清冷之感……,从敷色上亦体现出画家强烈的感情倾向和爱憎分明的个性特色。全幅格调简洁明快、清雅简和。
六、毛主席诗意花鸟画
花鸟画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唐代就已经独立发展为专门的绘画种类,五代两宋时期成为繁盛时代,明清时期发展出大写意花鸟画,进一步迎来它的发展盛期。以花鸟画的形式为载体表现毛主席的诗词意境,呈现出特定的时代精神风貌也成为中国画家尤其花鸟画的重要选项。毛主席诗意的融入为传统花鸟画注入了新的血液,极大地提升了花鸟画在现代中国画中的地位。
刘海粟的《咏梅》是根据毛主席《卜算子·咏梅》词意而创作的毛主席诗意画,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呈现出毛主席此首诗词所具有的独特审美意象和精神气质。刘海粟早年师从康有为学习书法,绘画作品遒劲有力,气势磅礴。晚年变法,在“青绿”、“水墨浅绛”、“泼墨”基础上接受油画技法,融会贯通创造出大泼彩绘画,确立出了新的绘画格调,以雄健豪迈的绘画壮美格调而著称于世。此件毛主席词意画即是刘海粟以自己最擅长的金石重彩写意之法而创制出来的毛主席诗意画作品,具有大写意花鸟画的独特神韵。画中老梅如劲铁一般盘屈挺伸,似乎迸发出了郁勃的生命力。枝条柔韧而劲健,在枯湿浓淡、变化多端的墨线飞舞中,刚健浑穆、清润秀拔的金石趣味弥漫在画幅之中,亦流露出画家过人的审美才情。而直接以朱砂点彩绘制梅花,除吸收了工笔重彩精整细致的绘画技法外,同时揉入了大写意笔法,使所构梅花具有大写意的神韵,令人心神为之一震。画中重彩梅花不仅具有传统中国画独特的审美基调,也将西方印象派以来点彩技法、相对抽象的西方现代绘画的绘画要素吸收进来,使此件作品具有相当深刻的现代感。作为具有现代创新意义的花鸟画创作,作为毛主席诗意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刘海粟的此件《咏梅》作品堪可聊备一格。
谢稚柳的《斑竹一枝千滴泪 红霞万朵百重衣》是根据毛主席《七律•答友人》“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诗意而创作的毛主席诗意画,为其最具大写意绘画风神的写意花鸟画作品,为他非常擅长的荷花、竹为主题的重彩写意花鸟画赋予了浓郁的诗意。谢稚柳精鉴赏,擅山水、花鸟、人物、走兽,兼工带写,尤擅青绿山水、泼彩绘画,他的绘画有着全面而广泛的修养,人物画精工细丽,设色明净;山水画风格清新,雄放秀雅,花鸟画则呈现出绚丽高华、雄浑奇丽的格调风神。谢稚柳此件作品以浓墨、湿笔写墨竹,以清灵秀拔的笔墨绘制出了青竹的秀美形象,枝叶披拂偃仰,似乎有微风轻轻拂过,露珠悄悄滴落,暗扣“斑竹一枝千滴泪”的诗意境象。四朵盛开的红色莲花,或正、或侧、或俯,掩映、出没在荷叶之中,一朵待开欲放的红莲蓓蕾高高挺立枝头,几株荷梗穿过荷叶,伸出画面之外。荷叶以花青、淡墨笼染,有着大写意笔法淋漓尽致的挥洒,画境如烟似雾,如梦如幻,呈现出了明净秀拔、雄伟健挺、雅静秀逸的笔调,构建出“红霞万朵百重衣”的诗意境象。全幅笔墨秀润清雅,绮丽明净,壮丽高华,有着江南绘画特有的审美风范。
陆俨少的《咏梅》亦是根据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词意而创作的毛主席诗意画,从中委婉寄托着画家自我独特的精神情怀和价值追求。“梅、兰、竹、菊”是中国画的传统绘画题材,自宋代以来,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已经成为中国画专有的绘画创作专题,作为文人高洁情操的象征,其间有着特殊的寓意和象征性含义。梅花作为“四君子”之首,在中国画中占据着颇为特殊的地位,“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梅花香自苦寒莱”等诸多“咏梅”名句更为它增添了特有的精神内蕴,这些精神意象在传统梅花题材中都有着非常鲜明的体现。尤其在文人画中,历代不乏写梅高手。此件《咏梅》可以看作是传统四君子画、文人写意画的新延续,作为毛主席诗意花鸟画作品看,则有着上世纪特定时代所特有的精神展现。此画作古梅与古石彼此傲然挺立的情形。画面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古石挺立在画面之上,呈现出傲岸坚贞的姿态。古石一旁则作一古梅老干弯曲向上生长,树身斑驳陆离,有着岁月侵袭的影痕,沉凝、劲拔而略带古拙的意绪。老干上已经新发出几条嫩绿的枝条,梅花正悄然开放,与枝头新花互为映和,在寒风中卓然挺立,不住地绽放出缕缕清香,让人感受到“已是悬崖万丈冰,尤有花枝俏”的诗意浸润。此件作品画家选取的角度颇为新颖,通过嶙峋古拙的老干以及含苞待开、三三两两怒放的梅花和一片山石等颇为简约的物象来表现毛主席《咏梅》的主旨。如此处理既有画家本人对诗词意境的真切体验和领会,也有着传统中国画、文人写意画的审美特质,朴茂中见沉寂,静谧中隐生机,在小小的画面空间中散发出浓郁的生命热力和健动不已的精神张力,以小见大,确实不愧为颇具创发力的写梅精品。此画用笔老辣奔放,干笔、枯笔、湿笔并用,运笔迟涩坚凝,杀气入纸,有着陆俨少典型的精神风骨和笔墨内蕴。勾花以细笔湿墨为主,清丽秀雅。用墨则枯墨、浓墨、淡墨兼用,不主故常,亦见老辣深秀的情致。陆俨少将米氏云山的用笔特色与陈洪绶带有装饰韵味的构图特色结合起来,也是本幅颇有特色的地方,亦耐得住细细推敲。
吴作人的《鹰击长空》根据毛主席《沁园春•长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词意而创作的毛主席诗意画作品,画面清新洗练而明净优美,给人们带来了新颖别致而又新鲜明洁的感受。吴作人1928年曾被徐悲鸿作为旁听生带往国立中央大学学习,后在徐悲鸿帮助下赴欧留学,先后在法国巴黎高等美校、比利时皇家美术-🔥威尼斯0008Ⅴ学习,回国后长期从事绘画创作,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吴作人具有全面、深厚的中、西绘画素养,擅长油画、水墨画,他的中国画多以骆驼、牦牛、金鱼、熊猫等动物为创作对象,创构出了平和、简洁、明净的绘画格调。此件《鹰击长空》即为吴作人充分发挥擅长中、西绘画的长处,以中国画特有的笔墨技法而创作出来的毛主席诗意画作品。在构图上,吴作人将着重点落在“鹰击长空”上进行构思,以特有的透视角度绘制出雄鹰在高空飞翔的情形,传达出意气风发、气象豪迈的精神感受。在画幅的下部则以俯瞰的角度绘制出万水千山的形象,有力地烘托出长空、高空的意象,并通过虚拟的空间表现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画面空间意象,有着对毛主席诗意中追求自由、解放、主宰中国命运的精神意象的表现。此件作品确实有着画家独特的精神感受,不同于一般画家的泛泛创意之作。
陈大羽的《一唱雄鸡天下白》是根据毛主席《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词意而创作的毛主席诗意画作品,画家通过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瞬间真实镜头,直接从正面描绘出了“一唱雄鸡天下白”的诗词意境,为画家有关毛主席诗意画的一件精心之作。此件作品画作一公鸡站立在冬日的稻谷堆上,正引吭高歌。也许是雪后初晴,稻谷堆上的积雪还没有融化,一只威武凶猛的黑色公鸡不怕积雪的寒冷,正将尖锐、劲挺的足爪伸进雪中,抓住稻谷堆以平衡身姿,脖颈伸直,仰天发出明亮的叫声。公鸡形象姿势高大、威风,精神抖擞,非常形象地塑造出了黑公鸡的典型形象。画面背景则以朱砂渲染,以绘制出雪晴后拂晓时的空间氛围,晖光已经出现,美好的一天即将到来,正是起床勤奋工作的时间啊,同时也将新中国已经建立、天下已经成了人民的天下这一象征意义非常形象地阐释出来。此件作品用笔雄健浑厚、清峻细密,将大写意笔法与细谨秀逸的减笔笔法结合起来,很富有特色,尤其公鸡的胸部、大腿尾巴,均以非常概括、夸张的手法就将其构致出来,用笔大胆,浓墨挥洒,极其痛快淋漓。而鸡冠、鸡嘴、鸡足爪的处理,则以精细的细笔、减笔之法为之,不仅将其外部形态进行概括、取舍,而且将其质感和形态特征都突出、强调出来,使画面显得粗中有细,更加颇为耐看。将细笔、减笔笔法与大笔触写意笔法相结合进行使用,亦是此件作品最富有特色之处,所起作用不啻于大写意的高度概括之功。稻谷堆的描写,亦堪称灵妙,富有神韵。画家以淡墨为主,湿墨、枯墨为辅,以坚韧潇洒、松秀灵活淡笔法,进行稻谷堆的绘制,然后以土黄、淡黄稍加敷染,干枯而又具有丰富颜色变化的稻谷堆形象立即跃然纸上。堆顶上的积雪也使人感受到了清冷的气息。这确实是以大写意笔法捕捉现实、具体生活细节和情调而成功的优秀之作,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陈半丁的《陶令不知何处去》是以毛主席《七律•登庐山》“陶令不知何处去”诗意而创作的毛主席诗意画作品,画作选取最后一句诗词所蕴藉的精神意象进行构思,赋予诗人的作品以新意,立意深远,已经属于再创作的范畴。陈半丁是二十世纪北京最为重要的中国画家之一,山水师法“四王”、石涛笔法,并揉入宋元古而另开风气,花鸟则师法吴昌硕、赵之谦,进而上溯陈淳、徐渭、华岩、金农、汪士慎等人的绘画风格,在绘画创作上由之形成了兼具传统和金石气息的绘画特点,尤其将海派绘画艺术首先引入北京画坛,更成为京津地区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独开生面的一代中国画家。他在八十九岁时创作的此件《陶令不知何处去》,颇富新意。此件作品是以“案头清供”为内容的具有传统绘画题材特点的中国画作品,作一土红色的花瓶伫立案头,瓶中插各色菊花数枝(朵)。旁边绘制卷起的画轴、线装书籍以及插满毛笔的笔筒,并有水洗及小勺等文士所用物件。全画看似为文人案头物件,描绘的是文人幽雅、宁静的文化生活,实际未必如此。通过画家“陶令不知何处去。一九六四年八月甲辰立秋,写毛主席诗意,半丁老人,时年八十有九”题跋可知,这是以毛主席诗意为主题而创作的案头清供小品,但由于当时特殊的政治形势以及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处境,画家一定明显感受到了一些政治压抑和沉闷气氛,所以才在比较复杂的心境下创作出了的这一毛主席词意画作品,通过对毛主席词意的阐释和领会,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慨然。“菊花”、 “画轴”、“线装古籍”以及“笔筒”图像中暗喻了画家无穷的心事。也许只有独坐案头,躲进“桃花源”中,才能了却现实的不适与疑惑。从这一角度来体会陈半丁的心境,当可感受到画面中所蕴藉的丰富的精神意象。全幅用笔工整厚重、苍润古雅,墨色亦给人清新润泽之感。
结论
综上所述,二十世纪中国画家创作出来的毛主席诗意画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水平,蕴涵有二十世纪下半期特有的时代精神面貌和鲜明的时代绘画风格特点,记录下这一特定时代所特有的心路历程和审美历程。毛主席诗意画这一绘画创作主题、创作题材的出现既是我国传统诗意画、文人画的延续和继承,也是二十世纪特定文化、特定社会环境的产物,毛主席诗意画为现代中国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呈现出新的精神内涵和审美内涵。历史上中国画的创作与文学有极为深刻的关系,历代诗人创造出来的优秀的诗词歌赋一直为中国画的创作源源不断地提供高远的精神内涵、审美意象和绘画风格构成要素,《诗经》《楚辞》、汉代乐府诗词以及《上林赋》《洛神赋》《赤壁赋》的相关诗意都被引入到中国画的创作中来,唐诗、宋词一再成为中国画创作的取法对象和审美意象的重要构成元素,为中国画带来了不尽的创作灵感、表现主题、审美内涵。毛主席诗意画显然是这一绘画传统创作手法和审美特色的继承,引入现代诗人的审美意境、精神内涵进行绘画创作,为我国传统绘画向现代艺术转化提供了成功的经典案例,毛主席诗词与《洛神赋》、《赤壁赋》一起最为成功的三大诗意画创作的热点和高峰而为人们所接受和认识。
“笔墨当随时代”,“时代变了,笔墨不得不变”,毛主席诗意画所具有的独特鲜明的绘画审美意象、精神内涵、文化内涵将传统诗意画推进到现代绘画范畴中来,使传统的中国诗意画重新焕发出勃勃的艺术生命力和创造力,成为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毛主席诗意画在传统中国画向现代中国画转型和获得发展机遇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重新反思、鉴析这一特定时代诞生的毛主席诗意画,无论对于专业中国画家的创作和当代文艺理论的研究和探索,都具有相当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