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巨匠高二适(二十七)
□ 曹洋
六、人生初度:与韩国钧的文字之交④
二、志于文化学术
高二适时时警戒自己“我辈自肩天下事”,但他又自绝于仕途,剩下的便是学术、文化同样可大有作为的这等“天下事”,当然这也是他自始至终的人生选择。高二适本质上还是效法屈原和贾谊这样的文人,但他幸运的是遇到了韩国钧、章士钊这样亦官亦文且有正义感、责任感、道义感的长辈,总是在不断地引导他、提携他、警戒他,使他不致被黑暗湮没,也不会被狂狷耽误耕耘“天下事”。1975年春,高夫子在为陶白书作诗时,回忆最初与韩国钧交往的经历,很有意思:
李进频过岂作痴,只为求我墨成池。张吴本纪非张楚,何处如今更有诗。
其二诗后跋语:
四十年前,海陵韩紫石以张吴王本纪一书见赠,要吾为张士诚天佑朝勒成一代史实。余挟书求食四方,无暇为此,而原书在宁寓为人夺去,顷以此意括为五七言。李进为泰人,顾不之识也。题《七姬志》为李进作,君与余皆扬之泰人。此际人好谈鼎革,而离史迹,余故为进言之。
泰州旧有永宁宫,杨溥(此五代事)诗篇满眼中。
事阅千年如现在,江山人物未全改。
州人尤爱张吴王,失国黎侯文有昌。
天佑终存七姬志,鼎沉汉祚社难亡。
1975年高二适致陶白信札局部
此诗后有跋:“此美张吴之古文也。呵呵。君负鼎革之才,定拍浮吾诗耶?”李进,作家,江苏文化领导,与高二适同是泰州人。张士诚,泰州盐民,元末率民起义,重视文化教育,泰州多处建有张王庙。宋克为张士诚之婿,潘元绍作著名的小楷《七姬权厝志》,晚年的高二适最嗜宋克书法,故作诗借张士诚谈“鼎革”。在其小跋中提及三十多年前韩国钧有意要高二适做张士诚史料研究,并希望高二适能写成专著,韩国钧看好这位小老乡是做学问的料。在高二适抄给韩国钧《读史杂感》一诗中有:“谁是而今原伯鲁,学荒怕负鲁平公。”运用原伯鲁的典故,表明一生勤学苦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