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家乡南京江宁区水荆墅村,得益于日前区作协组织的“书写振兴乡村故事”采风活动。
周末清晨六点不到,我便早早起床洗漱,先从市内乘地铁,后到江宁搭文友便车一路奔驰,在约定的九点半前,赶到了50多公里外的集合地禄口街道。
到达水荆墅村口时,被眼前的新农村景观深深吸引:它不仅是石埝村的一个自然村,更像是一座文化大观园。洁白新颖仿古的“水荆墅”三个大字,被高高的立柱置于牌坊顶端中央,矗立在村头必经之路上。村内能容纳车辆通行的环形水泥路,整洁美观如同城内刚出新的街巷;路旁两侧一座座、一排排乡间徽派小二楼或四合院洋房比比皆是;外墙立面,点缀着许多彩绘及奋进向上的民族团结、乡村振兴及富民惠民的标语。而环绕村中的一条长河,两岸布局的村史馆、游憩连房、礼拜寺及活动广场等美丽乡村设施,让人耳目一新。走到“连心桥”栈桥中央,冬日的阳光一扫昨日还小雨濛濛的阴霾,只见对岸清澈的水中,波光里倒映着错落有致的白墙灰瓦洋房小楼及丝丝垂柳的影子,凸显了“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的乡村美景。
石埝村位于秦淮河支流三干河畔,毗邻禄口国际机场,通村道路发达。村中有回、彝、布依、水、土家、侗、壮、苗等八个少数民族同胞居住在此,以回族为主,主要集中在水荆墅,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水荆墅”地名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据记载,宋朝末年刘氏由江西泊水村迁到此地,“水”即故乡泊水,“荆”指湖北荆州刘备后代,“墅”指野土,即在他乡安营扎寨。这里的村民,依托禄口机场得天独厚的优势,全力打造过境商务民宿。全村近180人从事这项服务,入住客人每晚1300人左右,高峰时达1800多人。
以文兴商,是石埝村乡村振兴的显著特点。在水荆墅,红色文化及非遗文化相互交融,独树一帜,设有“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水荆墅红石榴家园、水荆墅红石榴广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教育基地。栽植的56棵红石榴树,象征着56个民族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具有代表性的四方灯,含有市级非遗项目“水荆墅马灯”元素,表演起来,极具壮观。它将杨门忠烈与水浒中的“梁山忠义”故事合二为一,融当地多民族民俗文化与舞蹈艺术于一体,起源于二百多年前的清朝乾隆年间。
百年马灯舞翩跹,岁月悠悠乡愁长。据悉,马灯模仿战马造型,竹制马架外蒙有透明可见的彩色纸。马尾用丝麻制作,马鬃配有缰绳、铜铃,以及贴花、剪纸装饰。前后马腹各燃蜡烛一支。每当在夜幕中表演,可谓栩栩如生。其表演选择腊月吉日吉时,从马队在村头起灯点燃篝火开始,大锣开道,14人乐队鼓乐齐鸣,引路灯在前,四方灯随后,马队随其缓缓出发。四盏四方灯在马灯变阵表演中位于四角,界定活动范围,每盏灯引领五匹马前行表演。还有四人“火流星”表演,20人马分杨门忠烈与水浒好汉两队轮番表演等。按照祖传约定,起灯必演三年,每年在农历二月二之前落灯。落灯时,马尾及马头上的大红花都被村民抢回家,祈福五畜兴旺,早生贵子,幸福满堂。
“净与静同在,阅与悦共享。”在进入村口不远的路边,有一幢土黄色的二层小楼,外墙上标有“回家书房”字样,门前设有一盏四方灯,这也是我们当日活动的集中场地。数百平米的屋内布置得书香十足,摆满了各类图书杂志。而正堂条桌中央镜框内摆放的区非遗文化剪纸工艺“常回家看看”大幅红色作品,让人有一种回到家中的温馨之感。之所以取名“回家书房”,寓意着有母亲的包容和慈祥,呼唤着四面八方的孩子常回家、多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