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达艺思四十八
言恭达
▲篆书,尤其是小篆结构的美学特点为楷书的形成带来新的借鉴——对称、和谐、黄金分割法则。大篆从结体、行款上来说,留给后世的启示更多了。唐朝人写隶书之所以不如清朝人,就是因为唐代忽视了篆书对隶书的作用,反而受到楷书的影响,所以气息不够臻厚高古。清代书法尚质,质的根本所在就是取法篆隶,尤其是大篆。
▲篆隶特点的比较:(一)象形性完全变为符号性。(二)小篆结构取纵势,隶书取横势。(三)篆主圆势,隶主方势。在表现线条起止处,篆直,分侧,直笔圆,侧笔方。在表现转折处,篆体圆,有转无折;隶体方,有折无转,截然相反。“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字贵方,得势不可转,转则圆。篆圆也,圆其用而方其体;隶方也,外虽方而内实圆,一方一圆,其效法天地之道乎”。(四)篆书多对称之体,有端庄匀净之美;隶书则是平整之势,而得变化之妙。(五)在结字中,篆连而隶断。(六)在用笔上,小篆圆劲不尚提按,主筋;隶书波拂轻重分明,主骨。(七)在字形结构中,篆繁而隶简。(八)在形态上,篆书静穆安详,隶书飞动旷达。篆之体以其笔法圆婉,故内敛,静之致也;隶之体以其笔法多波磔,故结体向外开展,乃动之致也。篆书体方而用圆,以圆转流动的线条得到静穆的韵致;隶书用方而体圆,以方折稳实之体,得飞劲之意态。动静之道,变幻之中,相依而存。
▲西汉刻石的篆书资料传世者不多,目前能见到的仅十余种,有《霍去病墓石刻》《群臣上寿刻石》《新莽嘉量铭》《莱子侯刻石》《五凤刻石》等,表现了西汉石刻文字结构方整、用笔坚挺、气韵朴茂的创新风貌。往往过渡性的书法艺术的不成熟反添一种不事修饰的童稚气息,奇趣横生,催发激情。看似随便,实则谨严。秦代篆书与东汉隶书的规整肃穆固然令人瞩目,然而书法的程式化极大地削弱了它的英姿之气,所以凡艺成熟难,还生更难。从笔法的进化而言,小篆用笔的单调必然会进入汉隶用笔的相对丰富。从书体的进化而言,秦篆的“规整”必然进入汉隶的“放纵”。这是人们视觉寻趣体味的必然需求。像《莱子侯刻石》等书法均是秦篆与汉隶的混合体,是西汉篆隶相兼的特有体裁,它以篆为隶,苍劲简质,古拙率真,为汉隶的最古佳品,它熔篆籀之古意入隶,提按变化新奇微妙,用笔翻折多姿,松而不散;布白匀中多变,疏密有致,将雅趣与拙辣一对矛盾融洽得天衣无缝。而称“理想派”为“西汉之物,绝无仅有”的《五凤二年刻石》十三字,无一字不是浑成高古,萧散洒露,境界为上。篆隶相合的风致,蕴藉了中国传统美学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可以雄视千古。现在许多人喜爱《五凤刻石》《莱子侯刻石》,然而得皮相者居多。《五凤刻石》粗头乱服,不假修饰,毕露天真,错落率直,以现代语评价可以说是“毫无潜意识”。吴昌硕书印得此真谛,悟此道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