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0008Ⅴ(vip认证)-百度百科

【有春读史】南宋第一位皇帝竟由金国皇帝来任命
2020-05-14 09:54:00  作者:束有春  
1
听新闻

读到《金史》卷三《金太宗本纪》,有这样的记载,金天会三年(1125年)十月,金太宗完颜晟“诏诸将伐宋”,开始了灭辽之后的灭宋战争。天会四年(1126年)春正月,面对金国大军快要打到首都汴梁的危急关头,毫无提防准备的“宋太上皇帝出奔”了,即宋徽宗皇帝吓得出奔逃跑了。宋廷后来派遣同知枢密院事李棁前往金军大营“谢罪,且请修好”。金国“南京路都统”宗望提出四个条件:派人质,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增岁幣,“载书称伯侄”。其中第四条明显带有污辱性质,要把金国和宋国的关系变成“伯伯”和“侄儿”的关系,显然,金国是要当“伯伯”的了。

这种条件,宋国居然都答应了。康王赵构(即后来的南宋高宗)当时是“慷慨请行”,与时任少宰的张邦昌到金营中甘为人质;肃王赵枢送去割地三镇的地图和发誓书:从今往后,宋国这边是“称侄大宋皇帝”,金国那边是称“伯大金皇帝”。宋国的四个条件都答应了,金国军队才撤离。

但是到了这一年的二月,宋国将领姚平仲率四十万大军袭击金军宗望的大本营,未果,双方战火再度燃起,金兵再度围困汴梁。面临大兵围困,宋国派肃王赵枢去顶替赵构为人质,使赵构得以生还。十一月,赵构奉命出使河北,结合《宋史•高宗本纪》可知,当时赵构代表朝廷“奉兖冕、玉辂,尊金主为伯,上尊号十八字”。但没有起到多大作用,到了闰十一月,“宋主桓出居青城”,即宋钦宗赵桓还是被金兵抓走了。到了十二月癸亥日,“宋主桓降”,至此,北宋政权基本宣告灭亡了。公元1126这一年,被接过皇权烫山芋的宋钦宗赵桓改元为“靖康”,所以后来因“二帝”(亦曰“二圣”)被俘而有“靖康之耻”、“靖康之难”之说。

金天会五年(1127年)二月,金太宗下诏,“降宋二帝为庶人”,将宋徽宗、宋钦宗二人废为庶人。到了三月丁酉日,金太宗因不同意再立赵姓人氏为皇帝,决定立宋太宰、当时被作为人质的张邦昌为“大楚皇帝”,(张邦昌很快被杀,前后只当了三个月左右的傀儡皇帝)同时割宋地给西夏国,以作为金国给西夏国的外交大礼。到了四月,宗翰、宗望两员金国大将“以宋二帝归”,徽、钦二帝开始了被羁押金国本部的生涯。

五月庚寅朔日,“宋康王构即位于归德”。至此,在大宋国土上,赵姓皇帝前后缺席了5个多月。历史重新掀开一页,下面接着开始的,将是南宋政权与金国的再次辗转较量。

还是在1126年十一月的危难时刻,宋钦宗曾派人持“蜡诏”至相州,任命康王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同时任命知中山府陈亨伯为元帅,汪伯彥、宗泽为副元帅。来人从顶部头发中取出用蜜蜡封好的诏书,赵构读完,呜咽悲怒,身边的兵民也为之动容。赵构艰难地撑起了对抗金兵的局面,他的大元帅府在开府的时候,兵马只有万人,分五路军抗击金兵,但根本难以抵挡住金兵的强大攻势,一路由河北大名府退至东平、济州。

第二年即公元1127年五月庚寅朔日,赵构在济州“登坛受命,礼毕恸天,遥谢二帝,即位于府治。”改元“建炎”,大赦天下。赵构虽然当上了宋皇帝,但金国好像不承认,继续对赵构进行追剿,实施“擒首”计划。在金兵强大攻势面前,宋军防线不断被向南突破,大片土地被金国占领。

金天会六年即宋建炎二年(1128年)春正月,赵构的人马已经被逼退到了扬州,后来,金兵“以农时还师”,春播季节到了,金人主动撤军,让农民好安心播种庄稼。而赵构在扬州这边,也是号召由官府出面,给淮河流域的老百姓以官田、牛和种子,不耽误春播生产。

据《金史》卷七十七《宗弼列传》,宗弼的本名叫“兀术”,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金兀术”,他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第四个儿子、金太宗的侄子,是金国侵略宋国的主要将领。天会七年(即南宋建炎三年的1129年),金太宗完颜晟再次下诏“伐宋康王”,注意文献记载用词,不是伐宋皇帝。金兵在宗辅和宗弼两员大将兵分两路攻势下,很快拿下濮州、大名府、扬州、徐州、沭阳等地,“金人焚扬州”。据《宋史》卷二十五《高宗本纪(二)》,赵构只得 “被甲驰幸镇江府”,从扬州过江,向江南奔走。

建炎三年三月,赵构在杭州时,因阉宦长期用事恣横,令诸将很是疾恨,曾发生过扈从统制苗傅、刘正彥二人“勒兵向阙”的“兵变”。赵构被迫退位,被尊为“睿圣仁孝皇帝”,退居睿圣宫(原名显宁寺)。奇怪的是,发动兵变的苗、刘二人又转过来拥立只有三岁的赵构的儿子赵旉为帝,并且“请隆祐太后垂簾同听政”,改元“明受”。隆祐太后下诏指出,赵构“宜称皇太弟、天下兵马大元帅、康王。”

赵旉是高宗赵构唯一的儿子,母亲为潘贤妃。建炎元年六月,赵旉生于应天府南京(今河南商丘),初拜为检校少保、集庆军节度使,封魏国公。苗、刘兵变时,将其扶持登基为帝。“兵变”在韩世忠、张浚、张俊、吕颐浩、刘光世等“勤王”文臣武将的坚决反对阻止下,终于在建炎三年(1129年)夏四月结束。“太后下诏还政”,让赵构“复大位”,赵构“还帝宫,与太后御前殿垂簾”。政变前后也就28天就结束了。赵构重新当上了皇帝,诏尊隆祐太后为“隆祐皇太后”,又将纪年恢复为“建炎”。赵旉被册立为皇太子,因经常生病发烧,易受惊吓,随后病情转剧,最后于同年七月十一日病逝,年仅3岁。宋高宗和潘贤妃伤心欲绝,哭了几天后,将赵旉身边的宫女和保姆一并处死,并追封赵旉为“元懿太子。奇怪的是,高宗赵构后来就再也没有得子了。

在杭州发生的这场苗、刘“兵变”,已经向外界传递一个信息:皇帝宋钦宗赵桓虽然被金人掳走了,但在宋人眼里,赵桓应该仍然是当今皇上。赵构是赵桓的同父异母弟弟,登基当皇帝的程序还不够完善。所以隆祐太后也曾认为,赵构“宜称皇太弟”。赵构皇位的合法性遭到了来自战乱动荡背景下的宋廷内部质疑,给宋国组织力量抗金也带来负面消极影响,更重要的是也提醒了金国:宋国的真正皇帝现在在被他们关押着,将来谁来接班当宋国的皇帝,应该要由他们来安排,由他们任命才算数。在立张邦昌为帝的举动失败后,金国人一边在追击捉拿赵构这个宋国人目前认定的头领,一边也在积极物色扶植新的政权后选人,由金国一手扶植起来的刘豫“齐”政权就是这种企图的体现。

金天会七年(1129年)九月,金国又在原来宋国土地上扶植了一个新皇帝,这个人叫刘豫,建立起一个新的国家叫“大齐”。(《宋史高宗本纪(三)》记载为建炎四年(1130))大齐国的首都定在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金国对刘豫的册文中有“世修子礼”等语,要求使用金朝“天会”年号,恭奉金朝命令,改元“阜昌”。刘豫的身份就是金国的“儿皇帝”。绍兴二年(1132年),大齐国迁都汴京。后来,这个伪齐政权配合金军侵伐南宋,攻占襄阳等地,成了扼杀赵宋政权的得力帮凶。但在后来的与宋军交战中,因连吃败仗而招致金国不满。绍兴七年(1137年),刘豫被金国废为蜀王,伪齐政权仅存活了8年。

再说赵构在恢复帝位后,于建炎三年五月来到常州,经过镇江,最后来到江宁府(今南京),驻跸神霄宫,将江宁府“改府名建康”。这是南京第二次用“建康”名称了,说明赵构有将南京作为新国都的打算。但考虑到江宁府离长江岸边太近,金人过江后就没有退场,所以又于七月“升杭州为临安府”。八月,赵构离开南京,回到浙西一带,一直到冬十月才再次回到杭州,后来又走向浙东,到了越州。一国之君,不,应该是宋国的“半国”之君了,就这样被凶狠的金兵追赶得无法安身。

金兵在宗弼、宗辅两位将领的率领下,一路陷磁州、密州、沂州,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过了长江后,二人又“分道伐之”,先后拿下归德、庐州、和州、江宁等。当得知赵构逃往越州后,金兵先攻下了湖州、杭州。赵构在逃亡周旋过程中,曾“下诏回浙西迎敌”。岳飞等曾与金兵战于马家渡(在今南京江宁境内),惜不济。赵构听说杭州不守,遂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又奔向明州(今浙江宁波),这时已经是建炎三年的十二月冬天了。金兵在占领杭州后,宗弼在杭州享福,派部将阿里、蒲卢浑继续以四千精兵追赶活捉赵构。

金兵渡过曹娥江,离明州只有二十五里,大破宋兵于高桥城,宋军节节败退,“宋主走入于海”。赵构只得离开明州,继续向南面的温州大海方向逃去,与金兵继续展开逃跑周旋。金天会八年(1130年)正月,金兵在追捉赵构途中,捉到了逃跑中的明州太守赵伯谔。赵伯谔告诉金兵,赵构是向温州方向去了,然后再由温州到福州。阿里、蒲卢浑率领的金兵沿海岸线搜寻追赶了三百多里,没有找到赵构的身影,最后无功而返。二月,宗弼自杭州返回时,一路烧杀掠夺,又顺便拿下了秀州。

建炎四年(1130年)的二月,赵构逃到了温州,两个月后的夏四月,在金兵离开临安府杭州后,赵构又回到越州,“下诏亲征,巡幸浙西”,组织抗击金兵。当宗弼率领的金兵到达镇江准备过江北回时,终于遭到了韩世忠率领的宋军的袭击,使金兵锐气大大受挫。

原来,建炎四年农历正月元宵节时,韩世忠得知金军北撤消息,下令在秀州张灯结彩,大闹元宵,以迷惑敌军。虽然让金兵顺利地拿下了秀州,但暗地里却率8000人奔赴镇江,屯兵长江中的焦山,以堵截金兵北撤。金兵受阻,派人与韩世忠约定决战日子。决战当天,双方在长江两岸分别结船成阵,相互对垒,宗弼沿着长江南岸,韩世忠沿着长江北岸,且战且行。宋军艨艟大舰数倍于金军,将金军船只前后围堵达数里长,“击柝之声,自夜达旦”,应该说实力远远超过金军。交战中,金兵也夺得了宋军的十余艘大船。金兀术宗弼要向韩世忠买路过江,表示愿意献出在江南掠夺的全部财物,但遭到韩世忠拒绝。

金军从二月至四月,被困在江中达50来天。双方战至黄天荡开阔水域地段(今天南京市龙潭镇地段在历史上曾是港汊密布、水草丰茂的洼地)时,金兀术宗弼在当地人的指点下,借助原来的老鸛河故道,向南开挖三十里河道,“一日一夜而成”,直通秦淮河,从而实现了与长江水系的迂回相连。宗弼的金兵又回到了江宁府,休整后准备再渡江北还,但道路已被韩世忠的水师扼守,金兵不得过江,增援的金兵也遭受宋军的阻击。惜后来韩世忠的战船上因为有“五緉”,被金人找到了“死穴”。据《金史•宗弼列传》,金人“以火箭射世忠舟上五緉,五緉著火箭,皆自焚,烟焰满江,(韩)世忠不能军,追北七十里,舟军殲焉,世忠仅能自免。” “五緉”是什么物件?可能就是支撑船帆扬起的那五股绳子的结合处。如果绳子被带火把的箭射中引起燃烧,会使风帆着火后跌落,引起整个船只着火自焚。韩世忠的宋军大败后,退守镇江,金兀术宗弼终于得以渡江北归。

通过黄天荡战役,还是给金兵以极大教训的,让他们也知道宋军中的岳家军、韩家军是不好对付的。金兵虽然不敢轻意过江作战了,但原来属于宋国的土壤仍然时刻面临金兵侵扰。金兀术回到北方后,接着就去侵犯陕西,宋军将领张浚与他在富平展开决战,金兵被打得大败。但正是在侵占宋土、同宋军的连连作战中,宗弼为金国立了大功,于天会十五年(1137年)被封为金国右副元帅、渖王。

南宋政权虽然偏安临安,但时刻面临金兵侵扰,加之“二帝”等一班人马还被关押在金国受难,因此在主战、主和问题上,南宋朝廷自然会形成两种意见。据《宋史•高宗本纪(五)》记载,绍兴五年(1135年)五月,南宋准备派遣何藓等奉使金国,“通问二帝”。中书舍人胡寅表示反对,认为宋国与金国是“世仇”,绝无通使之义。但张浚认为:“使事兵家机权,后将辟地复土,终归于和,未可遽绝。”乃遣行。赵构主动开启了与金国的外交对话。这时有一个重要情况发生了变化,就是金国的皇帝已经不再是金太宗完颜晟,而是新上任的金熙宗完颜亶,赵构想抓住金国新皇帝上任机会,改变同金国的关系。

绍兴八年(1138年)十月,金国派使者张通古、萧哲在宋国外交使者王伦陪同下来到临安府,双方开始了进一步的沟通。十一月,赵构下诏,要求大臣们先行商议:“金国遣使入境,欲朕屈己就和,命侍从、台谏详思条奏。”因为牵涉到“屈己”问题,具体如何“屈”法,“屈”到什么程度,并没有讲清楚,但反对之声是响成一片。十二月,王伦又传言,金国使者称“诏谕江南”,他认为金国用“诏谕”口吻与宋国对话,其名不正。秦桧因为没有见到金国国书,怀疑这是“封册”中的语言。赵构说:“朕嗣守祖宗基业,岂受金人封册?” 这时的赵构还是能够坚持在重大原则性问题决不让步的。金使后来又直接与赵构面谈,答应先归还陕西、河南等地给宋,其他事情以后再议。赵构信以为真,竟然下诏:“金国使来,尽割河南、陕西故地,通好于我,许还梓宫及母兄亲族,余无需索。令尚书省榜谕。”要求尚书省做好朝野上下的宣传思想工作,统一思想认识。

到了金熙宗天眷二年即宋绍兴九年(1139年)春正月,赵构在临安,“以金国通和,大赦。”但《金史》记载的是:宋高宗赵构向金国提出“乞归父丧及母韦氏兄弟”的请求,当时未能答应。金天眷三年(1140年),金国的都元帅宗弼金兀术向金熙宗禀报说,宋将岳飞、张浚、韩世忠等已经率众渡江,准备北上夺回国土了。这件事情,《宋史•高宗本纪》记载的是:“金人判盟,兀术等分四道来攻” 。金熙宗在接到宗弼报告后,立即下诏“击之”,双方战火再度燃烧。岳飞军队开始是据有河南州郡要害之地的,但最后还是被金人夺回了。

金人已经做好再次发动大规模战争准备了。皇统元年(1141年)四月,金兀术宗弼入朝,向皇帝金熙宗“乞取江南”,当然得到恩准。于是,金兀术再次率军“伐江南”。金兵渡过淮河后,抢词夺理,先以书檄来责备宋国不守信。这时的宋人,竟“答书乞宽宥”,请求宗弼大将军能够原谅并罢兵。到了十一月,宋金和议再次达成,双方立盟约,宗弼同意“画淮为界”,以淮水中流分界,以北属金国,以南属宋国。由此可以看出,在金人的眼里,当时淮河以南的地盘,都可称之为“江南”。宋国同时割唐、邓二州给金国,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但此项内容,《金史》不载)双方“休兵息民,各守境土”,宋国终于再一次获得喘息之机。此时的赵构十分害怕川、陕一带的士兵不听话,所以特别下诏川、陕宣抚司:“毋出兵生事”。也就在这一年的十二月年底,赵构“赐岳飞死于大理寺,斩其子云及张宪于市,家属徙广南,官属于鹏等论罪有差。”进一步扫除了他与金国讲和的障碍。

关于南宋与金割地“议和”并杀死岳飞一事,宋高宗赵构曾经下诏,直接为秦桧开脱。秦桧于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病逝。据《宋史•高宗本纪(八)》记载,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三月丙寅,高宗赵构下诏曰:“讲和之策,断自朕志,秦桧但能赞朕而已,岂以其存亡而渝定议耶?近者无知之辈,鼓倡浮言,以惑众听,至有伪撰诏命,召用旧臣,抗章公车,妄议边事,朕甚骇之。自今有此,当重置典宪。”“议和”是皇帝的主意,与秦桧无干,如果朝野谁再“妄议”,国家“典宪”司法部门将要查办。

我们再把视线转向金国。金皇统二年(1142年),金兀术宗弼被调回京师,在朝中兼修国史,后又升为太傅。这年的二月,宋国再次派使者曹勋到金国,再次答应每年向金国进贡银、绢二十五万两、匹,“画淮为界,世世子孙,永守誓言”。紧接着,宋国又派端明殿学士何铸等来到金国,向金国宣誓表忠心,甘愿称臣,称金国为“上国”。金国的主要目的已经达到,这时,“金主许归梓宫及皇太后”(《宋书高宗本纪(七)》)。到了夏四月,皇太后(赵构母亲韦贤妃)与梓宫从五国城出发时,金国派遣孟忠厚为迎护梓宫礼仪使,王次翁为奉迎两宫礼仪使,负责与宋国的交接。

金国之所以能够同意这样做,除了达到了让宋国割地赔款等目的外,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要以皇帝的身份,履行任命赵构为宋国皇帝的外交程序。这个程序的关键是,赵构必须先主动向金国提出“誓表”申请,希望金国皇帝出面来任命他为宋国皇帝,并发誓要效忠金国。金国在接到赵构的“誓表”申请后,再给赵构下诏任命。这种外交上的工作流程,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高明的,是以强欺弱的霸凌主义表现。关于个中细节及相关内容,《宋史》不见记载,《金史》倒是记载得十分完整。

我们先来看看赵构向金国进呈的“誓表”内容。全文如下:

臣构言,今来画疆,合以淮水中流为界,西有唐、邓州割属上国。自邓州西四十里并南四十里为界,属邓州。其四十里外并西南尽属光化军,为弊邑。沿边州城,既蒙恩造,许备藩方,世世子孙,谨守臣节。每年皇帝生辰并正旦,遣使称贺不绝。岁贡银、绢二十五万两、匹,自壬戌年为首,每春季差人般送至泗州交纳。有渝此盟,明神是殛,坠命亡氏,踣其国家。臣今既进誓表,伏望上国蚤降誓诏,庶使弊邑永有凭焉。

在这篇“誓表”中,赵构完全以战败国身份向金国割地赔款,称自己的国土为“弊邑”、“藩方”,称金国为“上国”;称金国的皇帝为“皇帝”,称自己为“臣”;视金国的“正旦”为自己的正旦,如同金国皇帝生日一样,都要每年每次派人送去大礼以“称贺不绝”;最后还赌咒发誓,如果我赵构不这样做,会由神明来惩罚、自己“坠名”、姓氏灭亡、国家屡遭厄运。赵构称宋国给金国的文书为“誓表”,金国给赵国恩准的文书为“誓诏”,他盼望金人的“誓诏”能够早些下达。从这些方面已经不难看出,此时的赵宋政权在金国面前,完全是一个附庸的臣属政权角色。

正因如此臣属附庸,所以赵构的皇帝身份也得由金国皇帝来下诏册命敲定呀。

据《金史•宗弼列传》,在接到赵构的“誓表”后,金国皇帝金熙宗派遣左宣徽使刘筈出使宋国,带上袞冕圭宝珮璲玉册,去册封“宋康王”赵构为“宋帝”。其册文完全是以一个皇帝的身份在向宋国颁发诏令。金国皇帝的册文如下:

皇帝若曰:咨尔宋康王赵构。不吊,天降丧于尔邦,亟渎齐盟,自贻颠覆,俾尔越在江表。用勤我师旅,盖十有八年于兹。朕用震悼,斯民其何罪。今天其悔祸,诞诱尔衷,封奏狎至,愿身列于藩辅。今遣光禄大夫、左宣徽使刘筈等持节册命尔为帝,国号宋,世服臣职,永为屏翰。呜呼钦哉,其恭听朕命。

对于这封诏书册文,《金史•熙宗本纪》表述为“以臣宋告中外”,即诏告天下人:赵构的南宋政权是金国的藩臣属国。这种关系,比起北宋末年徽、钦二帝时期的双方“伯伯”与“侄子”关系,规格更高更严肃了,更加富有政治色彩。

赵构终于等来了“上国”的“誓诏”,拿到了上岗当皇帝的“凭证”,这下可“永有凭焉”。同时他也等来了一份训责和羞辱。金国指责宋国:你们不应该让我们大金国打你打了18年才折服称臣,害得金国劳师动旅,也害得老百姓遭殃。现在把你们打败了、赶到了江表地带,那也是老天爷对你们的惩罚,但你赵构赵康王也终于盼来了被我大金国皇帝册封任命你为皇帝的这一天。多亏大金国皇帝的仁爱呀,他仍然让你们用“宋”来作为国号,但你们必须牢记好了:要世世代代作为“臣职”来侍奉我大金国皇帝。这,就是侵略者、强势者的霸道逻辑。

一个国家的皇帝竟然要由另一个国家的皇帝来任名,同时还把侵略行为全部归咎于被侵略一方的过错,这就是历史,是没有开玩笑的历史,是见诸于史乘文献的历史。历史清晰地记载下了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无情征服与强大震慑。

金国的“誓诏”内容《宋史》虽然不载,但在《高宗本纪》中还是透露了信息:九月,“藏金国誓书于内侍省”。这是国家的最高机密,是不能让老百姓和普通官员们知道的。如此看来,宋高宗赵构从建炎元年(1127年)到绍兴十二年(1142年),是整整当了16年的“非法”皇帝了?这才是真正的“历史笑话”。

从此后,南宋国与高丽国、夏国(即西夏国)到金国来朝拜贺岁贺礼的记载是充斥于金廷档案中,后来被元人写入《金史》。皇统八年(1148年)十一月,金熙宗也曾针对有大臣建议“州郡长吏当并用本国人”一事,气度非凡地说:“四海之内,皆朕臣子,若分别待之,岂能致一。谚不云乎,‘疑人勿使,使人勿疑’。自今本国及诸色人,量才通用之。”体现了一个强国统治者的胸怀。也正是在这种不平等的国际关系下,当年的八月份,金兀术宗弼就又开始了分割陕西的行动,要求宋国割商、秦之半及和尚、方山二原给金国,双方要重新划定西北部国界,以大散关为分界线。至此,赵构终于通过“议和”称臣纳贡,换来了金国认可的在淮河、大散关以南地区的统治权。

但金国人的本性就是侍强凌弱,不断掠夺,故“金人犯边”的记载不绝于史,战火并不因为你已经示弱称臣而就消停下来。正所谓:

弱肉强食人无异,

宋金交锋宋多耻。

伯侄相许二帝北,

世服臣职欲未止。

皇冠由来金加冕,

赵氏构儿猥懦痴。

偷安忍辱二者兼,

匿怨忘亲数第一。

甘作奸桧挡风墙,

枉杀岳将痛切齿。

铁马金戈点秋兵,

会当沙场决雄䧳!

束有春

2020年5月12日完稿于金陵四合斋

标签:金国;皇帝;金兵
责编:李芸倩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