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0008Ⅴ(vip认证)-百度百科

【智库观点】加快大运河江苏“美丽中轴”历史梳理与空间建构
2022-04-12 10:55:00  来源:江南时报网  作者:李明 王何芮  
1
听新闻

  加快大运河江苏“美丽中轴”历史梳理与空间建构

  李明 王何芮

  江苏作为“运河大省”和“中国大运河”的核心地区,肩负着“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唯一重点建设区”重大使命。《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十四五”时期工作思路和2021年工作要点》提出,大运河江苏段将打造成历史与现代、文化与生态、自然与景观相得益彰的江苏“美丽中轴”。“美丽中轴”江苏实践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一个重要创新,也是对大运河江苏段地理空间和文化空间的创新建构。

  加快“美丽中轴”历史脉络梳理

  2500年来,江苏运河“中轴”经历了从雏形到完善、从明确到突出、从曲折发展到极致发挥再到失效、最终实现新生的过程。

  先秦时期,邗沟开凿将江淮水系连为一体,苏北水网得到优化,以吴都为中心的苏南水网逐渐形成,江苏运河“中轴”雏形初现。秦汉时期,茱萸沟和中渎水的开凿推动了苏北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也促进了邗沟“中轴”地位的巩固。汉末,运河“中轴”形态已经基本明确。隋唐以后,大运河连通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起到了沟通南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运河时代”开启,运河“中轴”作用更加突出。北宋时期,通过修建沙河、龟山运河等工程,将运河与淮河、洪泽湖剥离,完成对苏北运河的调整和维护。北宋末年,遇明河的开凿与废弃从侧面印证了邗沟“中轴”地位已无可替代。两宋之交,苏北运道遭到破坏,苏南运河仍得到维持和发展,运河“中轴”地位并未动摇。

  大运河(宿迁段)

  元代,京杭大运河贯通,主要水利工程集中在邗沟以北,江苏河道“中轴”走向得以延续。明清两代对大运河愈加重视。明廷开凿康济河、弘济河、邵伯月河和界首月河,实现运河“去湖漕化”,清廷开凿皂河、中河,使“黄运脱离”,江苏运河实现全线渠化。秉持一切以漕运为主的原则,运河周围河道均被纳入运河网络,运河“中轴”作用发挥至极致。清代后期,漕务废弛、腐败滋生,黄河改道、运河断流,江苏运河“中轴”作用逐渐失效,苏北沿运市镇随之迅速衰落,苏南沿运市镇受上海兴起的影响也渐趋衰落。

  新中国成立以后,“二五”期间,苏北段运河完成治理扩建实现新生,运河“中轴”得以重新确立。经过“六五”“七五”再次续建,江苏运河完成现代化转型,运河“中轴”基本走向和形态明确。“十三五”末,“美丽中轴”被提出并付诸规划实施。

  整合“美丽中轴”地理空间

  江苏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了“美丽中轴”设想,《江苏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据此绘制出“一轴三片四核多支流”空间布局,6个省级专项规划中纷纷建构了以“一轴”为主的空间布局。

  《江苏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将“一轴”解释为“以大运河江苏段及沿岸区域为主轴”。总体来看,将“美丽中轴”界定为“以大运河江苏段及沿岸区域”比较科学合理。对于“大运河江苏段”,2019年9月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关于〈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决定(草案)〉的说明》给出了比较合理的界定:“本决定所指大运河,是由京杭大运河江苏段、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汴河)江苏段各历史时期的主河道及其重要支流构成”。

  京杭大运河(淮安段)里运河畔清江浦景区

  江苏是大运河沿线河道最长、流经城市最多、运河遗产最丰富的省份。以大运河江苏段主河道及沿岸区域为主轴,以徐州、淮安、扬州、苏州为核心城市,以11个设区市范围内大运河主河道及重要支流经过的45个县(市、区)为核心区,以11个设区市除核心区外的区域为拓展区,以连云港、盐城为辐射区,由此江苏全域13个市均被纳入“美丽中轴”地理空间。

  从地理空间上看,江苏“美丽中轴”建构也存在一些美中不足:仅有南北轴线,没有东西轴线;“中轴”位置偏西,对东部辐射不足。因此,“美丽中轴”建构应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结合起来,建构“一纵”(南北轴线)加“一横”(东西轴线)的主轴结构,畅通东西、贯通南北,构成更加完美的江苏“美丽双轴”地理空间。

  推进“美丽中轴”文化空间建构

  “美丽中轴”不仅是地理空间,也是大运河文化的生成空间,是大运河沿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空间和共同的文化氛围。

  “美丽中轴”文化空间纵贯江苏南北790公里,承载着众多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了楚汉文化、淮扬文化、吴文化和金陵文化等多种区域文化,演绎出漕运文化、盐业文化、水工文化、工商文化、园林文化等特色文化形态,形成了众多有代表性的大运河文化符号,不仅有“大运河原点城市”扬州、“漕运之都”淮安、“三湾抵一坝”的三湾、“最具科技含量的大运河枢纽工程”清口枢纽等过去的大运河文化符号,也有像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这样的当代大运河文化符号;不仅有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和专题博物馆中“固态”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有大运河沿线城乡中“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生产生活场景,还有“被艺术化”的文学艺术作品;不仅有生活在大运河“风景”中的当地居民,也有看“风景”的外地游客。

  横贯无锡市的古运河段

  “美丽中轴”是一个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的文化空间,又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不断被建构的文化空间。“美丽中轴”文化空间的建构,应强化文化引领,充分挖掘和深入阐释“美丽中轴”的文化内涵,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美丽江苏建设提供学术支撑和理论表述;其次要注重科学谋划,整合文化资源,既突出大运河文化特点又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提升大运河文化整体利用水平;再次要形成大运河文脉传承与创新性发展利用的创新模式,以“文化长廊”“全景运河”“数字运河”等为理念,打造“美丽文化中轴”多维展示利用空间;还应将人作为“美丽中轴”文化空间的核心要素,提升人民群众对“美丽中轴”和大运河文化的认同感,充分发挥当地居民在“美丽中轴”文化空间建构中的主体作用,让大运河文化有机融入群众的生产生活,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威尼斯0008Ⅴ。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大运河历史文脉梳理与国家形象建构研究”〈21JZD041〉阶段性成果)

标签:大运河;运河;历史脉络
责编:daimw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