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0008Ⅴ(vip认证)-百度百科

会心不远——范斌书法篆刻艺术简论
2023-12-11 20:09: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马青云  
1
听新闻


会心不远

——范斌书法篆刻艺术简论

  □ 马青云

  范斌:湖州师范-🔥威尼斯0008Ⅴ艺术-🔥威尼斯0008Ⅴ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师从乐泉、陈振濂、韩天衡先生,现为浙江省文联委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州市文联副主席,湖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湖州文史研究馆馆员,九三学社浙江文澜书画院副院长,湖州文澜书画院院长。曾被提名为“浙江省十大青年书法家”“浙江省青年书法二十家”。

  主持省部级课题四项,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主编)八种。书法篆刻作品入展全国、省市专业展事并获奖。获得湖州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优秀人才、湖州市宣传文化优秀创新团队带头人、南太湖本土特支计划高层次人才等荣誉称号。2022年被湖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奋斗者”称号和“最美湖州人”称号。

  范斌先生六十初度。古人讲六十称翁,艺术上有齐白石“衰年变法”。现在的六十岁称不上“翁”与“衰”,但年值六十毕竟是一个甲子,是人生的一个节点,是生命后半场的开始。值此机会,范斌举办个人书法展,其中寓意,不言自明。范斌长期从事书法创作、研究和教学,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和荣誉,此次展览是他在书法经典的研究学习和借鉴活用中提高自己艺术水平的轨迹和见证。

  范斌书法广泛汲取传统精华,以扎实的功力创作出独具一格的精品,令人瞩目。他的书法创作显示出点画线条超强的掌控力,笔法变化丰富,墨色醇厚响亮。整体上既有淋漓酣畅令人回肠荡气的一面,又有微妙、细腻、精准的一面,浪漫而温馨,饱含生命的活力。


人生只合住湖州(附边款)


会心不远(附边款)

  作为书法家的范斌非常注重书法的法度,从这次展出的楷书作品中可窥其端倪。其中有两点表现得比较突出:一是楷书的用笔强调逆入回收,每一笔的收笔都是下一笔的开始,每一笔的开始都是上一笔的延续。这就是蔡邕在《九势》中所说的“上皆覆下,下以承上,无使势背”。古人论书,以势为先,这个势就是连续书写,笔断意连,这样的书写节奏感非常丰富而且协调。二是疾涩。古人云,“得疾涩二法,书妙尽矣”。看范斌楷书,写横写竖,涩势行笔,写起来沉稳一点,缓慢一点;写撇写捺,写起来就快一点。快慢结合,书写过程就有了轻重缓急、快慢疾涩的对比变化,于是书法就有了律动,有了气韵。书法里最微妙的东西就是疾涩变化,这一点范斌做得很到位,很精彩。


楷书四条屏 江淹《莲花赋》


楷书中堂 赵孟頫诗

  范斌的楷书体样众多,有褚遂良,有颜真卿,有赵孟頫等。他对颜体用功颇深,几十年的学习和领悟,一日有一日的境界。这次展出的颜体五字联,一任纵笔,无意于工拙,写出了颜体的浑厚郁勃,磅礴大气,其中用笔的厚重,结体的宽绰,字体的挺拔,神气洒脱,直抵颜真卿书法的真髓。苏东坡评颜真卿书“字间栉比不失清远”,清远是湖州人文地理的特征,为宦湖州的颜真卿、苏东坡对湖州的清远有特别深刻的感受,并内化成了他们的艺术。范斌作为当代湖州人,对此有感于心,领会良多。在他的这幅颜体书法中,其栉比鳞次的布白折射出一种气韵清远,一种地地道道的湖州意味。在他写的褚遂良楷书中,突出表现出褚体清朗秀劲、英俊洒落的风格,用笔起伏多姿,跌宕有致,表现出力与美、骨与韵的神采。

  范斌写的赵孟頫楷书吸收了赵体用笔之精,转折之妙,技巧纯熟长处,用笔藏露交错,运笔爽健分明,写得轻松自然,看似率意为之,却丝丝入扣。而且他还很好地把握了赵孟頫书法意态闲适、雅和平顺的风格特征,而这种闲适、雅和、平顺正是湖州人“百坦”这一日常生活习性的表现。湖州富足安宁的生活,养成了优游萧散、闲适从容的“百坦”心态,为书法创作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从这一点来看,范斌的书法意蕴是富有湖州文化特征的,而且范斌的书法教学多用赵书法帖作为范本,一则可以领略赵孟頫书法的笔精墨妙,再则也是对湖州文脉的一种传承与弘扬。


行书横幅 黄庭坚诗


行书条幅 倪瓒诗


行书条幅 郑板桥诗

  行书是适用范围最广的一种书体,也最适宜表现书家的个性和情感,范斌于此用功很深。从范斌行书的取法和尝试来看,是在多家博涉的基础上进行突破,有王羲之、颜真卿、苏轼、黄庭坚、赵孟頫,在多家之间游刃有余,兼容出新,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个性化书法语言。此次展出的行书作品,一如既往地保留了原有的激越洒脱、真情浪漫的风格,充满了个人情感和个性张扬,又多了一些凝炼内涵,刚柔并济:在峻拔英挺的线条点画中带有沉稳,在欹侧偏斜的字节中带有端庄,变化多端,逸态横出,具有诗性化的文人气韵。而且范斌行书行笔大多中锋用笔,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书写出来的线条凝重饱满又有立体感,但为了书写畅达和笔法的表现更丰富,有时也用侧锋进行书写,笔锋在纸面上提按顿挫擒纵,笔画也随之出现丰富的变化,墨色枯涩润泽相间,十分耐看。范斌的行书写得神闲意浓,元气内含,带有篆意。

  篆隶二体是范斌书法的强项。看范斌的篆隶作品,总有一种篆隶一体的感觉,篆中有隶,隶中有篆,亦篆亦隶,篆隶融合,究其原因是基于金石笔意的书写。范斌是篆刻胜手,他将篆刻的手段运用于篆隶书写,丰富了其篆隶书法的表现力。范斌写的篆隶书作品,具有古代金属器皿和碑版刻石的凝劲沉涩、朴拙老辣、浑厚苍茫的审美意境,具有质感、涩感、韵律感、力度感的金石气。篆隶的金石文字,因为契刻的爆裂,浇铸的黏并和风化的剥蚀,使得笔画变得模糊和毛糙,这种模糊、黏并和毛糙使笔画与笔画之间产生血脉交融的紧密关系。范斌在书写时非常注重表现这个特征,用笔强调逆入回收,在起笔收笔和转折处写得重一些,慢一些,让墨汁略有渗化。在笔画与笔画的相交处,把它渗成块面,产生苍润的感觉。运笔涩进,积点成线,使笔如使刀,借用了刻印刀口顶着石面朝前运行的道理,将笔杆往笔画运动的相反方向倾斜,笔锋始终顶着纸面逆行,使铺毫受压之后张开,在线条两边划过,形成毛糙,具有浑厚粗犷的审美效果。石刻文字线条深浅不一,这种效果给人以虚虚实实、灵动活泼的感觉。充分利用毛笔的适当弹性,增加运笔时的提按动作,按下去行笔部分的线条就实,提起来行笔部分的线条就虚,再则就是增加行笔的阻力,竭力与争,不期颤而颤。这样就会因书写速度的变化而产生墨色枯湿浓淡变化,表现出金石线条虚实相间、灵动活跃的艺术效果,也更有书写意味。就这样,范斌的篆隶用笔在节律变化中既有了金石气息,又赋予了生命之感。范斌篆隶书的结体疏朗开张,内部笔画划分疏密有致,排列紧而不乱,外框结构舒展豪迈。其笔画排列紧密的字,仍留有足够的疏通空间,与笔画少留白多的字交相辉映。有时用墨尽而呈现枯笔飞白,增添了别样的美感,更显整体章法布白苍劲拙朴,自然灵动。


石鼓文对联

满院繁花红隐蝶 盈庭细柳绿藏莺

  范斌书法有深厚的哲学专业背景,也有书法美学的学术声援,又有自身对自然和生命的敏锐感悟,因而,他的书法艺术有较高的着力点和支撑点。书法艺术有两条最基本的规律,一则书者法象也,一则书者心画也。法象者,是会意于自然万物的生命势能;心画者,是人的生命意志所寄的节奏韵律。简言之,就是书法表现的生命力。关于这一点,范斌有明确的追求和自觉的表现。

  在范斌的书法创作中,注入了生命的节律,笔随意转,韵从笔出。从点横撇捺,到间架结构,到通篇的分行布白,无论是细到具体的一个笔画,还是一个字的完整结体,甚至通篇的行笔贯气,其中,生命的完满意味,无不恰到好处地被表现出来。在用笔的藏锋回锋,牵丝映带,由方转圆,由正变侧,参差奇崛,起伏跌宕中,自然的形象,心境的变化,都寓于线条点画的变幻之中,得自然生命之妙。范斌曾经说过,“书法唯有通过用笔来传达生命而已”,确哉斯言。范斌在对书法和生命的相互融通中得到了丰厚的收获,在点横撇捺中显现出生命的活力,在笔画的动势中洋溢着激越的真情,在线条的起落移动中灌注一腔豪情,在栉比鳞次的布白中映射出自己对生命的态度。

  范斌的篆刻作品,承续自己一贯的战国玺印和汉印的风格,用刀更加纯熟,风格日趋严正典雅,文字欹侧恣放,布局疏密错综,形式纷繁多样,天真古质,抒情写意,具备了既传统又现代的古雅之美。

  六十初度,会心不远。范斌通过自己长期不懈的努力和实践,在书法的临摹与创作,继承与创新,法度与性情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书法语言。他的努力为湖州当代书法作出了特殊的奉献,并带来一股清新的风,引领湖州书法登上一个新的制高点。

  (作者马青云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名文艺评论家)

标签:书法篆刻;书法;青云
责编:高峻
XML 地图